3)第一百零二章、俄奥关系遇冷_神圣罗马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因为缺乏原材料,不得不在国际市场上抢购。

  俄国人和奥斯曼开战后,短时间内国际粮食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又上涨了十个点。这只是一个开始,只要供求关系不解决,粮食价格仍然有可能持续上涨。

  19世纪中期,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都处于饥饿状态,每年都有数十万、乃至于上百万人死于饥饿。

  这种背景下,欧洲粮食短缺显然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提高粮食产量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

  土地各大殖民帝国是不缺的,问题是要开荒种植粮食前期投入不小,市场回报率又不够高。

  要是遇到粮食丰收,有很大可能会烂在地里。不是大家不需要粮食了,更大的问题上很多人买不起粮食。

  这个年代拥有市场购买力的只有欧洲各国,别的地区都是自给自足,不能够自足的地方,那就只能挨饿了。

  购买力限制了产能,遇到突发事件,粮食价格自然会出现短期上涨。或许大家手中有储备,但是资本家要赚钱,超高粮价也是手段之一。

  这些和奥地利的关系不大,不管国际粮食价格如何变化,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国,国内的粮食价格都是非常稳定的。

  作为受益者之一,弗朗茨的钱包又鼓了很多。这已经提不起弗朗茨的兴趣,在工业革命来临的关键时刻,显然是新兴产业更有“钱途”。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皱着眉头说道:“陛下,俄国公使通知我们,因为战争的缘故,他们要提高关税。”

  弗朗茨眉头一皱,提高关税势必会影响到两国的贸易额。可是现在的俄罗斯帝国真的有资本提高关税么?

  搞不清楚沙皇政府的打算,弗朗茨也懒得理会了。

  “或许我们的出口商品也该涨价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关税上涨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这是正常的商业规律。

  或许关税增加了,可以保护俄国某些产业。然而现在是战争年代,两国最大的贸易商品是战略物资。

  这属于必须品,涨价沙皇政府也必须要接受。现在提高关税,不是给资本家们提供了涨价的借口么?

  这个涨价幅度,绝对会超过关税涨幅,最后吃亏的还是沙皇政府本身。

  弗朗茨敢肯定,这个决策肯定不是亚历山大二世做出的。明显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亚历山大二世可不是这样的傻子。

  要么是沙皇政府财政出现问题,官僚们病急乱投医制定的傻逼政策;要么就是国内资本家推动的,企图获得更大的利益。

  真相被掩盖了起来,谁也没有想到亚历山大二世的一句感慨,让手下的官僚们引发了联想,做出了一个傻逼决策,从而结束了俄奥两国的蜜月期。

  如果亚历山大二世知道的话,他绝对会后悔。

  这个决策,确实保护了国内不少产业。表面上看上去是好政策,在工业发展初起,保护民族产业,有利于国内工业的发展。

  然而,好处没有体现出来,恶果已经先发生了,沙皇政府很快就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因为关税导致从奥地利进口商品价格增长,为了省钱,沙皇政府的官僚们选择从本土企业采购物资——天坑即将诞生。

  ……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