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五十五章 欧洲企业很机智_大国重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要达到4000兆瓦的产能。生产规模不在一个水平上,你怎么去和人家拼成本?

  林重的产品成本低,除了自身规模化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低廉的采购成本,这同样得益于生产规模,不过这是指配件厂商的生产规模。同一家配件厂,可以为多家风机厂商提供配件,所以配件厂的规模是按照全中国的风机市场规模来计算的,其成本下降的幅度更大。

  普迈要想和中国同行打价格战,有一个办法就是转向中国市场采购配件,利用中国的廉价配件来降低自己的整机价格。可这样一来,不又正中了中国政府的圈套吗?中国政府在欧盟的压力之下,取消了风机国产化率50%的要求,如果欧洲风机企业转向中国采购配件,这岂不是又把国产化率提起来了?

  能够想到这一点的,可不仅仅是海因茨尔。就在海因茨尔心里羊驼狂奔之时,雷丁和勒芬韦尔已经拉着李松走到了旁边,开始与他进行私下切磋:

  “李先生,我们能不能请贵公司为我们代工制造机架,我们每年的需求是100套左右。”

  “李先生,我们刚刚接下了葡萄牙一个风电场的订单,装机容量是300兆瓦,我们想请贵公司为我们做机舱的代工,所有的技术都由我们提供,但除了少数核心部件之外,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完成大多数部件的采购。”

  “如果由我们提供技术,由贵公司负责制造,咱们两家公司联合参与中国国内的风电场设备招标,贵公司是否有兴趣?”

  “我们可以向贵公司转让2兆瓦风机的核心制造工艺……”

  大家都是聪明人啊,岂能看不出这件事情里蕴含的商机。中国企业原本就有劳动力价格上的优势,现在又在工艺设备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形成了规模生产的能力,欧洲企业空有先进的技术,在生产工艺上拼不过中国人,又有何用?

  最好的办法,就是强强联手。欧洲人出技术,出经验,另外再提供欧洲的风电市场机会,至于中国人,就发挥生产上的优势,专门负责制造风机好了。还有,中国的风机配件是那么便宜,欧洲企业又何必在欧洲市场采购配件呢,买中国人的配件不好吗?至于说中国企业的技术还有些落后,那也好办,自己直接向对方转让技术就好了。欧洲的高技术,加上中国的低成本,这种合作真可谓是珠联璧合啊。

  “我们非常愿意和欧洲同行合作,欧洲同行一直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李松的嘴都笑得合不拢了。林重风机此前也引进过欧洲的技术,购买欧洲企业的许可证来生产风机。那时候欧洲企业不要太拽哦,技术转让费用全是狮子大开口,而且是一副你爱要不要的嘴脸。至于说进军欧洲市场,那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