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98章 两法之弊_调教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奕也是纳闷儿了,这个拗相公还真特么是拗相公。

  如今的历史已经让自己折腾得面目全非了:

  燕云都姓宋了,大辽皇后都拐回来了。

  唐宋八大家里,有三个都给老子行过谢师礼了。

  范师父都长命百岁了,而赵祯不但开始有血性了,连儿子都有了。

  四朝权相文彦博被他调教成了“文扒皮”;三朝首臣韩琦被他打断了腿。

  英宗皇帝连宫门都没进,就被踩没了。后面神宗、哲宗,还有大才子宋徽宗和他那倒霉儿子钦宗也一并没影。

  可以说,大宋朝能变的基本上都变了个遍儿,以后是什么样儿,唐奕自己都不知道。

  可偏偏就是这个王安石......

  偏偏就是这个王安石!!!

  特么是真拗,都这样儿了,你还能把“青苗法”和“募役法”弄出来?

  唐奕还是很服气的,服气到恨不得扒了王安石的皮。

  ......

  ————————

  可是,话说回来,唐奕为什么对这个“青苗法”和“募役法”反应这么大呢?

  很简单,如果让唐奕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两个....东西。

  那就是——

  丧、心、病、狂!

  没错,就是丧心病狂。拗相公的崇高理想和童话般的政治思维,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了。

  能在一千年前的北宋,想出这两个法案的人,绝对是天才,思想绝对超前。

  但是,能把这两个法案付诸实施的,绝对是蠢材,脑子绝对有包。

  咱们一个一个的说。

  先说青苗法。

  《宋史》原文:“青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

  大体意思就是:以各州常平仓所储谷物做本钱,每年青苗之季,也就是农桑的时节,为了确保农民不会因为无钱耕作,而荒废或者出卖土地,则以国家的名义向农民借贷,并收取“低额”利息。

  高明吧?

  此法从表面上看,当真是好办法。

  一来,让常平仓里死水一般的存粮活动起来,不但发挥了应有的效用,而且还能给国家挣点利息,实现了创收的目的。

  二来,农民有钱耕种,就不会出卖土地,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速。

  够先进吧?

  这可是一千年前的大宋,有点后世助农贷款的味道吧?

  啊呸!

  唐奕一口老痰淬王天真脸上!

  先进个屁!

  想法很先进,可是放在一千年前的大宋来实行,那就是愚蠢。

  首先,是这个“低额”的利息——“出息二分”。

  这里不得不说点题外话,后世的史学家常说,华夏各个朝代的更迭大多死于土地兼并,是有一定道理的。

  百姓失去土地,就等去失去了生活的根本,是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的。掀翻王朝统治自然也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