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 学校_黑天鹅丛林浴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进攻伊朗人知道伊拉克人不会坚守,没有动用重武器,大口径的炮弹很少打到市区里,眼前导弹应该是以前留下来的。回收没有爆炸的炮弹是技术活,有技术还要看运气,回收导弹更加恐怖。苏联人制造的导弹脾气出名的古怪,俄国人自己都很少回收,直接引爆完事。伊拉克人和伊朗人没兴趣理会这枚被遗忘的导弹,难怪没人愿意来这所学校。我不在乎,如果老天注定让这枚导弹等我们来才爆炸,那也未必是个太坏的结局。没有给伊拉克人抗议的机会,我领头上了三楼。

  学校教室里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早已经被人拿走,留下的只有满屋子人造化肥。我挑了两个2楼最边缘的教室,能同时观察3个方向,伊拉克人分组瞭望,准备白天在此度过。学校两边的街都很宽阔,左侧30米处是一间大的修车厂,算是比较明显的建筑。我似乎看到有人出入,细看没有动静,有些好奇,一直守在窗口观望。

  上士和翻译走过来,有话要说。我让他们躲开窗口,找个舒服干净的位置坐下来。耳朵听着,眼睛还是巡望着四周。此时天色已经大亮,城市不再沉睡,街道上开始出现车辆和极少的行人。

  上士代表其他人问我为什么不一口气走出城区,地图上显示距离郊区公路不会超过五公里的距离。来的路上,我已经听到伊拉克人嘀咕,对他们而言,留在城市的危险远远超过路上遭遇伊朗人的危险,被动的等待需要信心和纪律,他们更加愿意主动行动去碰运气。

  我们背的电台的电池虽然还有些电,已经不能和伊拉克总部联系。这种短波无线电台的通讯很容易被监听到,也很容易被锁定大致方位,深入敌后的伊拉克特种部队曾经因为通讯信号暴露而被围歼。

  我告诉上士,没有黑暗和天气的帮助,走出城区而不被伊朗人发现很难,伊朗人很可能还有其他的哨卡。何况这是通向伊朗内部的方向,伊朗后续部队和回家的老百姓会源源不断顺公路过来。一旦被包围在开阔地方,我们很难脱身。而且阳光下的沙漠没有藏身之地的话,我们面临同样的凶险。

  wWw.费了我半天口舌,伊拉克人勉强接受我的理由。公平来讲,他们的疑问并非没有道理,冒险撤退也不是不行,学校停留同样有不可预测的风险。我没有告诉伊拉克人真正原因,虽然没有确切的概念,我的直觉是白天不能走,前面有危险。人对危险的感受,类似于动物的本能,有些无法解释,可有我们活动经验得人都会重视这种第六感觉,这是无数次行动磨练出来的。

  下午三点钟,室外温度超过40摄氏度,空气里没有一丝的水分,昨夜的暴雨没有在地上留下任何痕迹。教室里变成了桑那,人喘不过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