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卷天下兴亡谁人晓第八百四十二章风浪_将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务,挑动民意,欲开战端以及擅杀朝廷命官等诸事,杜猛林弹劾王正清的言辞还要激烈的多,言此人为金人走狗,视河中民情于不顾,鞭打军中有功将士,险些挑起民乱,欲将河中赋予金人之手等事。

  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河中文武不和的种子早已种下,不过是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暴露了出来而已。

  以如今朝堂情势,不用问了,身为大将军赵石旧部的杜山虎辩词再是激烈,朝中诸臣也要偏向王正清一些。

  等到两日之后,河中宣慰使段德的折子递到御前,大局便已定下了,因为段德满篇文章,解释了前因后果。

  当初大将军赵石征伐河中,于河中各处立论罪碑文,事情起因也就在这里,都察使王正清在解州,认为此事有悖于圣人道理,欲拆除各处石碑。

  而显然,被金人欺压已久的河中子弟并不认可王老大人的圣人道理,自发的将前去拆碑的督察院衙役围住,群情激奋,之下,险些出了什么乱子,这也就是杜猛林口中的险些酿成民乱了。

  王正清哪里会看不清形势,不过他身有使命,所以表现的尤为强硬。

  亲自带领都察院的衙役们,驱散百姓,将两个看石碑的军士抓了起来,当中鞭打,更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解州城外的石碑砸了个稀烂。

  这一下,本来打算隐忍一些的河中处置使府也不干了,不但派出兵士,就下两个被打的遍体鳞伤的军士,还揪出了两个为首的王正清的家将,当即枭首示众,杜山虎亲临都察使王正清府邸,吓的王正清闭门不出,还是在段德劝说之下,两边这才作罢。

  但相互弹劾的折子,却是先后到了京师。

  之所以说段德的折子到了之后,便大局已定,是因为这位段大人言辞间看上去很是公允,将前后首尾备述明白,还在为闹的不可开交的两人请罪求情,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河中的骄兵悍将们的无奈,实际上,还是站在了王正清一边儿。

  皇帝陛下大怒之下,一边下旨,让王正清,杜山虎两人自辩,一边将大将军赵石召了入宫问话。

  赵石来到勤政殿是时候,扑面而来的只能是皇帝陛下无边的怒火。

  先是在勤政殿外等了一个多时辰,这是赵石入宫头一次碰到的待遇,在勤政殿外等候的朝臣也报之以冷淡的目光,再没有人主动上去攀谈,赵石魁梧的身形在这里看上去分外的孤单。

  等到了勤政殿内,给皇帝陛下见礼,也没了赐座一说,只能站着回话。

  景帝将河中三位封疆大吏的折子猛的摔在地上,再不留一丝情面,冷冷斥问,“河中之事,你可已经晓得?”

  赵石目不斜视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