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单章(说点心里话)_重写科技格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要的历史原因确实就是造不如买盛行。

  因为穷,华夏科研一直存在一个隐患就是这个事情长期都是国家牵头在干,这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在商业竞争倒逼技术发展的年代,必须有民企入场,必须有市场竞争入场,可就在这个问题上,华夏出问题了,改革开放后确实打造了一批民企,一批有钱的企业家出来了,可这些企业都遵循着造不如买的原则,然后,差距开始被拉开了...

  我们第一批科技领域的私企,在科研上的投入简直让人心寒。

  但是私企不肯搞科研,国家也放弃科研了么?并没有!

  国家希望私企搞科研,可国家本身从来没停下过科研发展,不然大家以为军工领域的自主怎么来的?大风刮来的么?

  只能说,当时国家确实没多少钱,要发展的东西太多,所以没有集中力量去攻半导体领域,同时当时也确实是希望私企能给力点,谁知道培养出一批米帝良心。

  但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我们真正被拉开距离的,绝对是21世纪之后,特别是沉浸式光刻机之后,那才是半导体行业真正被拉开的时间。

  但也正是因为此,我们可以再看看华为的例子,海思前身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91年才创立的,在光刻机被限制的情况下,海思现在却可以拿到国际舞台上跟人家拼一拼,虽然你非要比个高下肯定比不过人家,但至少能上台面。

  为什么?难道是华为科研人员牛逼,91年才开始搞研发就能追上人家50年代就开始的研发?

  还不是因为华夏有底子,有人才,海思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今天的成就,所以动不动就说华夏这个也不行,那个也没有,这个落后人家五十年,那个落后人家一百年,真的是让人很无奈。

  华夏科研是被市场耽误的,但也从未停歇过,还有一个例子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汉芯骗局,当时国家投的不仅仅是钱,更是人力物力,更是政策支持,资源支持,由此可见,国家是真的希望有私企能站出来,国家是真的重视半导体产业,那些非要说国家以前不重视的,真的差不多可以了。

  你身上只有100块钱,但你要买20样东西,但你只有100块钱,你再不情愿也得分个主次啊。

  另外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东西,那就是华夏在全球的科研地位,现在大家都习惯拿华夏跟米国对比,如果说全球有1000个科技领域,华夏有100个世界第一,米国则差不多有600个世界第一,这话是没毛病的,很客观。

  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去看这1000个科技领域的全球前三名,至少有700个领域,大家能看到华夏的名字。

  华夏的科研之路是很艰难的,因为我们不肯做小弟,被限制的非常厉害,所以我们被迫全面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