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五十七章 半导体新蓝图_重写科技格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介绍,打破了很多的人质疑。

  当然?大风集团在2017年实现3nm实验?这里面自然少不了孟谦的功劳。

  历史上最早实现3nm实验室测试的是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时间是2018年,大风集团早了一年。

  而孟谦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依然是给了大家一个坚定的方向,这就减少了很多走弯路的时间。

  芯片第一次被大众认为到了极限,是22nm的时候?当时突破这一极限靠的就是3D晶体管结构的出现,也就是当时大风半导体一举在半导体市场名声大噪的时候。

  而芯片的第二个大众认为的极限就5nm?一个隧穿效应被传的几乎人尽皆知,以至于2016年的时候出现了只要在网上说一句芯片能突破5nm就会被一群人用隧穿效应来怼的情形?虽然这里面大部分人应该都不知道隧穿效应到底是啥。

  直到台积电确认了3nm的突破,那些人才终于闭麦?事实上隧穿效应是真的?不管是22nm的极限和5nm的极限论也都是真的?前提是结构不变。

  22nm的突破靠的是结构的突破,5nm的突破同样靠的是结构的突破,某种意义上来说3nm其实是指晶体管密度等同于3nm线宽时可以达到的极限而实现3nm的等效结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3nm线宽。

  曾经的台积电是这样,现在的大风半导体也是这样。

  但是因为能实现同等效果,那就称其为3nm处理器,硬要说,也没毛病。

  所以当整个行业在纠结22nm怎么突破的时候,孟谦坚定的让员工去搞3D晶体管。

  同理,当行业在讨论5nm之后是不是要用新材料的时候,孟谦告诉员工们材料研发当然要做,所以包括纳米片,纳米线,高迁移率通道,碳纳米管等都在进行实验。

  同时,继续突破结构是另一条必走的路。

  因为坚定的投入和坚定的研发,自然就能走的比别人快一些。

  梁梦松在现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3D复合结构。

  孟谦因为2020年前挂了所以并没看到台积电的3nm详解,但大风半导体的3nm路线跟台积电的3nm还挺相似,这可能是大风半导体坚持FinFET晶体管这条路线的必然走势。

  所谓的3D复合结构,其实就是一个综合封装技术,在原本就很挤的空间里再腾出一点地方来。

  当然,说起来真的很简单,但实现起来非常困难。

  而在最后的大风半导体新蓝图展示中,梁梦松告诉大家,3D复合结构可以把芯片工艺推进到1nm,大风集团的计划是在2025年搞定1nm的量产。

  到这,大家觉得今天大风半导体的戏份总该结束,因为真的够震撼了,可事实是还没完。

  “为了进一步保障我们接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