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章 拓展标准_重写科技格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化技术交给了净土实验室进行开源,发展至今,大风容器化技术已经成为了行业龙头,几乎没Docker什么市场可言。

  而大风科创今天的发布会将带来的,就是容器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虽然将大风容器技术交给了净土实验室,但这几年间我们一直都持续关注这一技术并且注意用户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容器技术确实解决了传统虚拟化的弊端,但容器技术本身也还存在问题,在编排,管理,调度等诸多方面都显得十分复杂且粗放。

  很显然,我们现在需要一套能够对容器进行优化使用的管理系统,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场发布会的产品,大风容器平台。”

  沈林开始展示大风容器平台的特点,可以支持自动化部署、大规模可伸缩以及应用容器化管理。

  在大风容器平台,用户可以创建多个容器,每个容器里面运行一个应用实例,然后通过内置的负载均衡策略,实现对这一组应用实例的管理、发现、访问,而这些细节都不需要运维人员去进行复杂的手工配置和处理。

  介绍完产品后,沈林开始进一步聊应用,“4G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而在移动通信快速发展的同时,核心网同样发生了近乎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如果我们透过现象去看本质就会发现,其实核心网的本质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变化,其核心还是服务器,是计算节点,是CPU,变化的只是形态和接口而已。

  比如中继线缆变成了网线,网线又变成了光纤。

  所以服务器的未来必然也是虚拟化,因为虚拟化的优势实在太明显,低成本、高利用率、充分灵活、动态调度等等。

  而之前大家一直认为虚拟机是核心网的终极形态,但现在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容器化更有可能成为未来。”

  容器平台发布会结束后再次带给市场一个冲击,而孟谦则来到了SAP。

  孟谦开门见山的表示,“容器平台的发展最大的影响就在商业软件领域,之前容器技术的影响力你们也都看到了,现在容器平台面世后,爆发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尤其这两年正是云计算快速发展的阶段,企业大批量的开始转向云计算改变的软件交付形势,容器平台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关键技术。

  这将注定会是一个微软谷歌等企业不得不采用的技术,如果因为考虑到这一平台虽然开源但终究属于我们大风集团的产品而非要选择放弃的话,那就等于放弃了未来。

  虽然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打造自己的容器平台,但就像智能手机一样,后知后觉是否还能有机会就真的很难说了,这是一个技术更新迭代速度极快的时代,老牌IT厂商的迟缓性在这个时代暴露无遗。

  今天我来到SAP,就是想问问贵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