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章 公论_重写科技格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时间宝贵,我就直入主题了,我们先来看一些数据,这是我们今年携手《华夏日报》进行的社会调研。”从2005年开始,霓虹国言论NPO和《华夏日报》每年都会进行相关的各种社会调查,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华夏人对霓虹人的友好感以及霓虹人对华夏人的友好感,“我们可以看到,在霓虹国,不喜欢华夏的比例是38%,而在华夏,不喜欢霓虹的比例超过了60%,可见两国民众之间的对立是很严重的。”

  孟谦好想告诉工藤泰志这才刚刚开始,从2005年起,NPO每年的市场调研中,霓虹人对华夏的不喜欢比例逐年上升,08年突破70%,13年突破90%,15年直接冲到了93%,同样,华夏人对霓虹国的不喜欢也一直在上升,14年达到了87%。

  后来BBC也做了一个相关调研,华夏人和霓虹人的互相不喜欢排在了全球第一,排在后门的是霓虹人和高丽人,米国人和俄国人,但跟华夏人和霓虹人之间的不喜欢比例相比,都差的远...

  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清楚的是,NPO的调查问卷本身写的是对华夏(霓虹国)印象不好,并没有用上厌恶或者憎恨这种词。

  孟谦没法说未来的事情,只是点了点头示意对方继续,“下一个数据是,不喜欢的原因调查,其中,霓虹国对华夏的不喜欢有四大原因,占比最大的是争端问题,第二是竞争问题,第三是华夏人不喜欢我们,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喜欢他们,第四是华夏人素质太差。

  而在华夏的调研中,几乎只有两大原因,历史问题,争端问题。

  但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数据,那就是我们还有一份调研结果现实,在是否希望两国友好的调研中,支持率都超过了70%。

  因为我们的采访对象全都是民众,没有政客,没有商人,所以我认为这就是民众内心的一种真实体现,那就是我确实不喜欢你,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没到不死不休的地步,如果可以,百姓都向往和平,向往友好。”

  “工藤先生可以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可以看的出工藤先生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民众对和平的向往和民众对抗情绪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让我心生期待,反而让我觉得更加沉重。

  什么是向往?向往是虚幻的,什么是对抗,对抗是现实的。普通民众确实是最无奈的,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始终相信更多的民众都是善良的,数据也确实这样反应,可就是这样一群善良的人,却存在如此强烈的对抗情绪,这难道不才是我们真正该去面对的问题么?

  我可以这么说,但凡贵国可以勇敢的承认历史,我们华夏的百姓都会放下更多的情绪,与其从百姓身上找突破口,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