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二章 针对俄国的策略_重写科技格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说另外一个想法。”

  “俄国除了军工和航天领域,另一个始终走在全球前列的就是基础科学了,这些年各类数学物理大奖依旧是俄国的主舞台。所以在精英人才这件事情上,俄国的基础科学人才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这个事情我很认同。”萧博识举手示意,“俄国显然不愿意摘去军事强国的帽子,现在其实就算我们想对军事航空领域的人才下手也很难。

  但俄国大量的基础科学人才的都储备在高校中,他们大多一边做研究一边负责教育事业,可是从数据中可以看到,俄国在教育行业的投入一年不如一年,教师工资逐年降低,高校教师的福利几乎都被剥夺。”

  “既然俄国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如此之低,为何这么多教师依然留在俄国?”孟谦看了眼相关的数据,俄国高校教师的流失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

  “因为大家对基础科学的认识还非常短见。”丁明远给出解释,“长时间以来,大部分人始终不理解基础科学在应用端的价值,甚至把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摆在了对立面上。

  很多人都提出将基础科学变成应用科学这中间需要花费的时间或许是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所以很少会有企业大量储备基础科学人才,甚至连国家机构都很少会去大量储备这样的人才,包括我们华夏对基础科学同样是非常轻视的,基础科学人才主要的留存点向来都是高校。

  但如果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我们应该意识到,基础科学的价值将会随着科技发展的进程不断体现,现在看不到基础科学的价值,不是因为基础科学缺乏价值,而是因为应用科学的发展还处早期。”

  孟谦点头表示赞同,作为重生者他太清楚丁明远的看法是正确的,确实早期各大企业都不太在意基础科学,但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开始清晰,量子力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开始增加,大家终于意识到基础科学有多么重要。

  就像后世经常被媒体引用的一个例子,牛顿力学不会教你怎么造房子,但如果没有牛顿力学,土木工程这门学科都搞不出来。

  大家逐渐意识到每一次工业革命其实都是基础科学的突破引发的,这也是华夏后世非常后悔的一件事情,前期太不重视基础科学了。

  “那西方的高校为什么没有去挖俄国的这些人才?”孟谦再次抛出一个问题。

  “从资料来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搞基础科学需要环境,俄国高校虽然综合排名不高,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学术氛围和学术基础是西方高校也比不上的,另一方面就是最现实的薪资问题。

  西方企业之前在俄国挖人才的时候,往往都会给出三到五倍的薪水,他们挖去的都是最精英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