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章 自己的身后_重写科技格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大岩用一种调侃的语气道。

  “要真到了没有办法那一步,也只能自己去开家化工企业了啊。”孟谦自嘲的一笑。

  外面的雪变得越来越大,王大岩侧过头看欣赏了一会儿,“孟总知道我们华夏材料领域的发展为什么这么落后么?”

  “大概了解一点,好像是因为重理论,轻实践。”孟谦结合着后世和这一世共同的了解回应道。

  后世了解过华夏材料问题的人都知道,华夏材料领域就是一个刷论文的领域,其实华夏材料发展很可惜,因为华夏人在这个领域其实成就不小,2019年汤森发布的全球顶尖材料学专家排名,前六名都是华夏人,其中两名米国籍,四名华夏籍。

  但五人在米国工作,一人在台省工作...

  “所以为什么会轻实践呢?”王大岩追问道。

  “为什么?”孟谦想了想,“大环境吧。”

  面对孟谦的回答,王大岩突然一笑,“那孟总再想想,我们华夏工业为什么落后?”

  孟谦一愣,这才领悟到王大岩的意思。

  见孟谦沉默,王大岩主动继续,“昨天的实验,虽然大家都尽量保持着低调,但在小范围内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孟总最近有时间的话,最好尽快再准备一份申请材料,争取更多的国家支持。”

  “这么着急跟国家要资源合适么?还是说这里面有什么特别的规矩?”孟谦觉得王大岩是愿意为自己指路的人,便选择不懂就问。

  王大岩稍稍沉默了几秒,“这是一个态度。”

  “态度?”孟谦自己消化了一下,“我的态度?国家的态度?”

  就在这时,一直看着雪的王大岩突然转过头看向孟谦的眼睛,“我们的态度。”

  “我们...”孟谦看着眼前这双深邃的眼睛,努力去理解这个我们的意思。

  就在孟谦有所理解的时候,王大岩转移话题道,“蓝星集团知道么?”

  “当然知道。”

  蓝星集团,华夏最重要的化工企业之一,2004年跟昊华公司一起组建了知名的华夏化工集团。

  而且蓝星集团有一个很有趣的标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案例。

  你品,你细品。

  “材料领域,蓝星集团明年可能会有大动作,孟总如果有兴趣的话,改天可以跟蓝星的任总见一面。”

  “难道就是华夏化工集团的事情?”孟谦心道,像华夏化工集团这么大体量的企业,提前两年开始筹划并不过分。

  然而王大岩的下一句话否定了孟谦这一想法,“他们明年的动作,跟光刻机有关。”

  “王老师,以你对光刻机项目的了解,你觉得我们什么时候能研制出第一台沉浸式光刻机?”孟谦也不多问,同样转移话题问出了自己心里的一个问题。

  当年阿斯麦得到林本坚的技术后,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便研制出了第一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