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一章 科技的力量_重写科技格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领域的人才数量,连米国的一个零头都没有,短短18年时间,华夏创造了一个人才奇迹,而且这些人才,正进入各个运用领域。

  虽然在2019年他们还没能完全发光发亮,但在这个未来问题上,米国看的很清楚。

  所以网上很多人都好奇说,米国到底在怕华夏什么,我们明明还是比他落后,米国怕的不是现在的华夏,米国怕的,是未来的华夏,尤其是那个传说中的,2050年的华夏。

  当然,能让米国惧怕的人才,在国内反而被不少人看不起,在国内经常被认为都是低端人才,毕竟总有一些人自己不好好学习总觉得全华夏的学生都不好好学习。

  无所谓,反正这些被看不起的“低端人才”,造出了可以斩断江河的大桥,造出了可以扬帆远航的航母,造出了可以飞跃天际的玉兔,无论键盘侠怎么敲击手里的键盘,永远撼动不了他们的成就。

  而且华夏科研人才最牛逼的地方就在于低龄成就,第三艘航母的总建筑师是80后,玉兔研发核心团队有一批90后。

  回到现场,孟谦可以看得出,此刻听着这样的演讲,在座的人几乎没有什么感触,也许,谁都想不到华夏会有那样的未来吧。

  所以别说西方怕了,有时候人牛逼起来,自己都怕。

  领导讲完话后,就轮到华科院上台演讲,然后就是清华,燕大,柳传志...

  一众大佬陆续上台分享。

  “孟总在记什么呢?”听的有些乏了的张树新转过头就看到孟谦正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

  “记下大家演讲的核心。”孟谦一边写一边回应道。

  张树新忍不住一笑,“稿子都不一定是他们写的,你记这有什么用。”

  “稿子是不是演讲者写的无所谓,重要的是稿子能代表背后的机构,至少,他们说的科研成果或多或少总是真的吧。”孟谦的目光一直聚焦在台上。

  张树新选择不再说话,但看着孟谦的样子,不禁又多了几分好奇。

  “这个年轻人,他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啊...”

  演讲环节过去之后,就是交流,基本上就是刚才演讲的大佬们都陆续的回到舞台上,然后会有一些准备好了的话题供大家进行讨论,同时台下坐着的人也都可以参与进来。

  再往后,就是自由探讨时间,谁都可以抛出问题,如果大家觉得有探讨意义的话,就可以聊的深入一点。

  不过孟谦全程没有参与讨论,始终都作为一个旁听者在倾听大家现在关心的东西是什么,试图更进一步的去了解这个年代的科研环境和科技环境。

  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颁奖了。

  一直坐着的孟谦终于可以动动身子了,因为他今年得了一个奖,虽然并不是什么大奖,是跟其他九个人一起获得的青年科技创新奖,而且不是国家最高层面颁发的那种,跟那个国家科技创新奖什么的比,含金量低了很多。

  不过,在这十个人中,不知是不是出于大风科创现在的成就考虑,孟谦被选为代表简单说几句,嗯,只能说几句,说多了就不合适了。

  独自站在舞台上,面对着华夏科技圈的大佬们,孟谦深吸一口气让自己放松下来,“大家好,我是孟谦,很荣幸能在这个时候站在这里。

  最近我看了一本很火的小说,描写的是2020年的星球,有宇宙飞船,有智能机器人,还有外星人。

  我是一个很喜欢遐想未来的人,所以我经常在想,2020年的华夏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今天大胆的猜测一下,2020年的华夏,一定会有一大批爱嚼舌根的人。”

  现在的人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孟谦停顿了一下道,“因为到2020年了,华夏人一定会吃太饱,闲的。”

  “哈哈哈哈哈。”现场响起了分布不均的笑声,闲的嚼舌根,是这个年代很常听闻的一种说法。

  “但反过来想一想,如果真的能用19年的时间,让这么多还吃不饱饭的人吃太饱,这不正是一种科技的力量嘛。

  科技到底能有什么样的力量。

  或许,它能轻易改变十几亿人的生活。

  谢谢大家。”

  随着孟谦的下台,台下越来越多人开始回味他说的这几句看似简单的话。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