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章:数案并查_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邹元标乃东林大儒,向来自诩节操狷介,嫉恶如仇,东林党推他来审,也是借此来堵朝中悠悠之口。

  堂上,邹元标威严道:“堂下臣,可知何罪!”

  王化贞回到:“仆不知何罪!”

  邹元标望了一眼都察院的人,又道:“朝中皆言,尔受命出关,失地丧城,功罪一体,难辞其责。”

  王化贞冷笑:“我自到了广宁,事事皆从尔等吩咐,有功无罪,何来其责!”

  邹元标闻言一愣,想是没料到他会有这种回答。

  堂上三法司众人皆是议论纷纷,他王化贞想要干什么,反咬自己一口?

  由于事先没有准备,邹元标只好随性发挥,怒问:“我们在何事上吩咐你了?堂下罪臣,莫要信口雌黄!”

  王化贞再道:“皮岛粮饷,辽沈军资,若不是你等私信于我,凭我一腔报国之心,又岂能扣留?”

  “今日,我再不与尔等同流合污!”

  邹元标后知后觉,知道王化贞已经投靠了阉党,再审下去,只怕自己也要受牵连。

  他怒而起身,暂退公堂,结束了第一日的盘审。

  三司会审程序繁杂,不经月余,难出结果,魏忠贤为了避嫌,全程都只是暗中操纵,一直在东厂衙门里未曾出门。

  可是这天,一个人前来拜访,让他发出了畅快的冷笑。

  “阁老,您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咱们开门见山,你来找本督,所为何事啊?”

  东厂衙门,魏忠贤手里拿着一杯杭州龙井,满面的笑容。

  来找他的,正是内阁次辅韩鑛。

  韩鑛这个人,魏忠贤挺有好感,虽然他也是东林党魁之一,但却属温和派,行事起来,和杨涟、高攀龙等人也不一样。

  此时来找自己,定是为了讲和。

  果不其然,韩鑛道:“魏公公,在下与东厂,向是井水不犯河水,王化贞之事若要株连,还请…高抬贵手。”

  “哈哈哈。”

  当着他的面,魏忠贤笑了起来,直至韩鑛面色不对劲时,方才正色道:

  “阁老想什么呢,本督是奉了皇命,去查辽东军饷被贪污一事,与你有什么关系?”

  “多谢,多谢…”

  韩鑛擦了擦汗,转身离去,他实在被张鹤鸣诛杀三族一事吓得不轻。

  望着韩鑛的背影,魏忠贤招手示意傅应星过来,低声说了句什么,即又是满脸的冷笑。

  ......

  最终,三法司会审不了了之。

  邹元标等三法司官员审不出来,也不敢深问,案子总不能一直拖着,便顺水推舟的从三法司移交到了东厂手里。

  然没过几日,魏忠贤就将结果呈到了御前。

  看着这份所谓的结果,朱由校也知道,魏党和东林之争,总算是分出了个小高低。

  此后,进位兵部尚书的崔呈秀,还有其余魏党中人纷纷上疏,推波助澜。

  为了造成更大效果,他们将三大案及王化贞案归结到一起,简明扼要,全都是东林党干的。

  关于梃击案,“阉党”们是这样评述的。

  “以此来开骨肉之争,诬陷神宗,有负先帝。”

  大体意思,就是说东林党利用此案挑拨皇帝父子关系,愧对先帝托孤之恩。

  对红丸案,论述得则更“精辟”。

  “创‘不尝药’之说,妄说先帝驾崩不得善终。”

  意思就是东林党人将光宗之死,“妄猜”成了不得好死,这是大逆不道之举。

  在移宫案上,魏忠贤显然没打算放过回老家赋闲的杨涟,把他又给牵扯了出来。

  崔呈秀受魏忠贤的示意,上疏弹劾称:“杨涟等人勾结内侍,故意加重李选侍之罪,以邀拥戴之功。”

  这个所谓的内侍,自然是已经回老家的大太监王安,至于为什么没提名,想来也是魏忠贤并不想对王安往死里打。

  魏党们对三大案结论,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东林人不是什么有功之臣,他们是三大案罪魁祸首,皇帝如果将他们绳之以法,那是他们罪有应得,大快人心。

  治罪,清洗,定调。

  魏忠贤用了快一年的时间,总算将皇帝交给自己的作业圆满完成。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