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18 文窃四海声-4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个清流不着边际的劝谏,都被蔡公相,梁隐相,李枢密等几位朝中的巨头不费吹灰之力给压下去。果然是朝中有人好做官,童贯接到回京的旨意后,顿时感激涕零,遥对着东京城方向连额头都磕肿了。当天晚上,对趁夜色前来输诚的河间将领,童公公把珠宝交子收下,人一概不见。

  这短短时日可把童公公给着急坏了,汴京流传出来的揭帖居然传到了河间这等边地,看过的军卒都拍手称快,即便不用旁人的告知,大家众口一辞,这必然是醉写骂贼文的赵先生作为。“这书生在关键时候搅这么一出,简直枉费杂家对他一番爱惜和栽培之意。”童贯还记得自己可是给过白身的赵行德以参军优待的,对这等忘恩负义,欺世盗名,踩着自己的脑袋沽名钓誉的伪君子,童贯简直就恨到了骨子去了。

  京城遥远,为免夜长梦多。第二天大早,童贯便带着镇北第一军百多名随从,强行带走了两百多匹战马,舍船就陆,一路上马不停蹄地朝东京赶。

  经过真定府地界,童贯着急赶路,也顾不得和朝廷新授成德军节度使、河内郡开国侯杨彦卿打个招呼,便匆匆绕城而过,来到府城南面的五马山下,正是午时,远远望见官道旁有间草房,傍着道旁小溪长着一个老槐树,槐树枝上挑个帘儿,青布上书着三个遒劲大字“望酒杨”。

  镇北第一军指挥使辛兴宗指着那帘子,玩笑道:“大人,杨侯特意在这坡上,支开了望帘儿恭候呢!”他素知童贯心中对杨彦卿借机入主河北记恨在心,便故意拿他来说笑。

  童贯也嘿然笑道:“倒要看看他杨家有些什么好东西。”百多人稀稀拉拉来到草房门口,众军卒自然在外面树荫下席地而坐啃嚼干粮,辛兴宗带了几个亲兵陪童贯入内,只见柜台旁边摆着个三层的蒸屉,面上是白白的馒头,旁书着“一贯”。一个道士打扮的手拿着拂尘在不断赶着苍蝇,这人不太长眼,见好几个穿官衣的进来,也没殷勤招呼。

  辛兴宗趾高气扬惯了,当即指着那道士道:“你这牛鼻子莫不是失心疯,又不是蔡太师府上的蟹黄馒头,居然要一贯?”

  那道士眼皮子一抬,无精打采道:“贫道杨一贯,这馒头便叫做一贯馒头。”

  “原来如此,”辛兴宗连童贯都哑然失笑,汴京的行脚商贩常常打出些标新立异的招牌,没想到在这荒山野岭的野道人也是如此,处心积虑要打响自己的名号。

  他们还没笑完,那野道士又碎碎念叨:“好些过路的都劝贫道将这馒头的名儿改了,免得见了这个贯字就想起害的我河北数十万人的大奸贼,贫道也想改啊,只是生性疏懒,懒得重新做个招牌纸。众位大官人若是看不顺眼,索性便将这肉馅的馒头当做童贯,吃一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