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17章戏闹_北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之力,毕竟二三十万兵马,不论是西进,还是东归,都有那种改变局面的实力。

  可李世民所部在半路被陆续击溃,几近全军覆没,屈突通驻于秦州一线的十余万大军立即便处于了尴尬之中。

  实际上这依旧不能归咎于他们的敌人有多凶狠,行动有多迅速,战略战术上有多准确,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在于唐军内部已经产生了动摇。

  李世民西撤的速度太慢了,因为军中将领们有了分歧,沿路上还收拢了太多的民壮和粮草,唐军一战而败,士气低落,军纪涣散也是其中不可不提的重要原因。

  而另外一边,屈突通部已经得到李世民传信,可他是怎么做的呢,驻于秦州,并未率军接应李世民。

  扶风离着秦州已是不远,他几乎是眼瞅着李世民所部惨败于扶风,等同于袖手旁观,见死不救。

  为什么?

  答案简直太简单了,秦王李世民兵败西窜,那意味着什么?长安已然失陷?丢了西京,差不多也就等同于丢了大半个关西。

  李世民手下的人分析的其实已经非常明白了,去与屈突通汇合很危险,屈突通眼见李氏倾颓,若不愿放手兵权,那么一场唐军的内讧将不可避免。

  去蜀中就稳妥的多,即便李孝恭有所反复,那他们也可先据汉中,以做观望。

  果然,李世民率军继续西进碰到了最坏的结果,半路上被敌军追上不说,屈突通那边却一点动静也无。

  这其实也已经昭示了最后的结果。

  尉迟恭率部进入到秦州,与屈突通对峙数日,劝降无果,张伦,薛万彻等陆续到来,兵不多,也只数万。

  可百战之师,士气正盛,他们刚刚击败了李世民的十余万西逃大军,虏获无数,别说前面屈突通部只有十余万人,即便是数十万众,拥有着近两万骑的这支晋军,也有一战破之的决心和信心。

  而张伦还带来了李破的亲笔劝降书信。

  而在战略上来讲,屈突通出降也是必然的,一旦扶风等处要隘失守,秦州和蜀中的联系将被切断,也就意味着秦州大军不但失去了关西这样稳固的后方,而且还失去了蜀中粮草的供应。

  这对于秦州唐军而言,与潼关守军相类,几处于死地。

  屈突通也是倒霉,不论是出于他本人还是其他诸如时代的原因,他都算是个比较倒霉得家伙,每次失败都很惨痛。

  第一次他被堵在了潼关,不得不降,第二次被堵在了秦州,几乎重演当初故事,而每一次都非战之罪,你说窝囊不窝囊。

  于是屈突通顺理成章的降了,和以前降唐一样,杀了一些不愿出降的人,然后率军献秦州,秦州再度易手,薛仁杲若是泉下有知,估计能笑出猪叫。

  屈突通一降,意味着关西渐趋完整。

  无论梁师都,还是李道宗,甚或是姑臧方向,都不再能构成太多的威胁,因为那里都是中原人们常说的不毛之地,发展潜力有限,养不了多少兵员。

  李破和他的臣子们商量着,下一个该收拾的对象,几乎不用问,蜀中李孝恭是也。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