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26、柳暗花明又一村_我的投资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及一些负责衬底材料、制造设备、光掩膜等产业周边企业,产业链很完善。”

  付绩勋点头,“要这么说的话,新加坡这几十年来还是攒下了不小的半导体家底。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开始有外资厂商到新加坡设立封装工厂。

  然后80年代惠普把芯片设计中心和制造工厂搬来了,紧接着ST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AMD、NEC等等企业都跟着来办厂了。

  90年代的时候,新加坡推出了规模达到20亿新元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基金。

  为了打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EDB经济发展局还为前来新加坡投资的外商半导体公司,提供从投资建厂前规划评估,到建厂中的水、电、土地取得,再到完工后的人员招募、长远的财务规划等一系列帮助。

  因以上种种,新加坡的半导体产业终于发展起来了,被誉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产业重镇和亚洲桥头堡。”

  夏景行微笑,新加坡这些招商引资政策能看到国内科技园的不少影子,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向新加坡学习的,往前推几年,国内经常派出规模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去新加坡学习管理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市长班”更是名声赫赫。

  国内这些年招商引资搞得有声有色,如果不是因为技术封锁,半导体的差距应该能与国际领先技术缩近一些的。

  “你认识淡马锡、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人吗?或者说认识经济管理局的官员?”

  付绩勋笑了,“夏总,你忘了,我当年离开惠普总部,回新加坡后在国家科技局当了几年公务员,负责科技园招商引资和企业孵化器方面的工作。

  当年一起共事的同事,有不少都升职调岗去了你说的这三家机构。”

  夏景行恍然想起,对方是后来才加入的德丰杰亚洲部门,然后被派遣到中国开拓市场,结果风投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投资项目就碰上了百度,一战封神。

  “那就好,你这段时间可以抽空回趟新加坡,找老同事聊聊,了解一下相关产业的最新政策。

  等你打完前站,美国办公室那边的工作应该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到时候咱们会募集一只百亿美元的PE基金,交给你来运营怎么样?”

  看着满脸笑容的夏景行,付绩勋颇有一种被馅饼砸中的感觉,这幸福来的实在太突然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