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772章 老杜的麻烦,老赵的新计划_从亮剑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种工厂,企业招募工人、但在这片大地上,依旧有一多半的人纯务农,依靠一亩三分地而活。

  (涂)改后,这些土地属于他们自己。

  总公司出品的优质种子,廉价的化肥,以及电波、电影日夜多方宣传的新式种植技术,行走到每一个乡村的农业技术小组,让这些老百姓靠着一亩三分地,温饱不成问题,

  而且,也仅仅是勉强温饱而已,吃饱没问题,甚至能吃点肉,但其他的,就完全不行了。

  因为廉价的粮食,农业其实完全不赚钱。

  虽然有根据地保价收购,但小农受限于作业效率,山村土地贫瘠,水利条件差,受到环境影响大,以及运输成本,能赚钱的,也只有大规模的、使用机械化种植的农场。

  还有,因为实在太过偏僻,依旧有很多偏远的乡村没有通公路,目前还温饱都成问题,这个数量还不少。

  在连绵大山中修建公路,哪怕建设大队不计成本,大规模使用工程机械和炸药,每天能修的依旧有限,预计还需要十几年,才能完成沟通每一个乡村的任务。尤其是高原地带,大山深处的村落,怕是要二十几年之久。

  总不能让那些偏远山村的人们等十几年二十几年吧。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平均富裕已经被证明不可能,经过实际证明,均分会养成一大批闲人懒汉,造成不良的风气,社会需要有效的竞争,

  但,共同富裕是可能的。

  不是直接给钱给物资,这不现实,而是给所有人都提供能够富裕的机会和条件,剩下的,就看他们自己。

  张大彪的计划书给了他一个启发。

  哪怕建设大队把公路延伸到每一个偏远山村,哪怕帮助山村的人们修建好水利设施,进一步开荒,也无法改善多少他们的生活条件,哪怕通公路了,依旧是交通不便。

  山村的人们,种植的新鲜蔬菜,高价值农作物,养殖的猪牛羊等,因为运输成本,也没有竞争力。

  分散的人群,也无法形成集合效应,

  也就不可能通高速公路,通铁路,甚至建设机场,这可不是物资充足能解决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规模,不然哪怕建设好了,也只是摆设。

  但他完全可以在大山深处,直接建设一个大村镇,

  没有平原就推山,开拓一个平原,土地分散,不适合机械化种植,就在山头峡谷等地方,强行开拓一片单个百亩起步的,适合机械化种植的集约土地,缺乏水利设施,就建设水利设施。

  有‘仓库’物资,这完全不是问题。

  期间,还可以充分吸引周边劳动力,把周围的人们从山村吸引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人扎根他们亲手建设的村镇。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