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72章 决断_大家请我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开卢象升书信一看,顿时脸色一变。

  张顺顺手将书信递与了孙传庭,自个则又先后看了看李自成和左光先两人的“狡辩”以及旌旗卫的情报,这才笑问道:“不知孙先生如何看待此事?”

  “臣怎么看待此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舜王如何看待此事!”孙传庭虽然没有看其他书信,但是管中窥豹,自然也能咂摸出其中的深浅。

  义军北路军本有五万人,除去左帅张三百麾下一万五千人马不提,剩下三万五千人全在在两人手中。

  如今这两人各执一词,互相攻讦,定然导致北路军无法合力一处,这该怎么办?

  他们作为“握紧拳头”的后手,却在敌人露出破绽的瞬间,无法“握紧拳头”了,这玩笑开大了。

  “首先,本王素知‘闯将’李自成为人,定然不会负我,左光先却是大惊小怪了!”张顺不由一锤定音,率先定下基调道。

  “对,臣也如此以为!”孙传庭闻言不由点了点头,附和道。

  这种关键时刻,只能冷处理这种事情,尽量弥矛盾,而不是挑起矛盾。

  当初韩信要挟刘邦加封齐王,汉高祖不也是绝无二话,等到天下一统以后,再慢慢理会。

  “其次,遣使携带本王钢鞭,直接笞杀挑拨离间的傅青竹,以免坏我兄弟情义。”

  “再次,顾君恩身为义军将领,叛秦从明,心怀叵测,死有余辜,左光先当记一大功。”

  “最后,李自成如今身为北路军主帅,居然闹出这等事情,罚俸半年,以儆效尤!”

  “此外,由此也可以看出其威望不足,难以服众,有其才而无其德,为之奈何?”

  孙传庭听张顺一番眼花缭乱的连拉带打,不由佩服万分。

  当然张顺最后的疑问,肯定不是要搞掉李自成,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

  他不由笑道:“既然如此,封侯拜将一番,足矣!”

  一切如韩信故事,何足道哉?

  张顺闻言也笑了,不由扭头看向宋献策道:“不知宋献策如何看待此事?”

  “老道士并无异议!”宋献策闻言不由笑道,“只是刚巧我左右无事,这一次不妨我亲自走一遭吧!”

  “如此,那就有劳宋先生了!”张顺点了点头,三言两语便定下了此事。

  随即,双方又谈论了追击偷袭失败的明军溃军之时,这才先后辞别了张顺。

  那孙传庭出了帐门,被风一激,脑子顿时清醒了一些。

  他好似想到了什么,不由一拍脑门,道了声:“糊涂!”

  亏难他还担心了半晌,其实那李自成虽然是北路军主帅,并无“造反”成功的半分几乎。

  按照义军当初制订的计划,右帅左光先据其北,左帅张三百据其南。

  这两处人马一南一北,一左一右,就如同架醉鬼一般,早已经将那李自成架了起来。

  更不要说其麾下除了标营、李过和刘宗敏三营本部人马以外,其他贺人龙、李大亮、张胖子三营皆是张顺“死忠”。

  他若真反,又能反得了什么?

  这正是: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他个人的野心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没有任何机会!

  可能有读者并不是很理解作者为何要加入李自成这一段剧情,作者在这里解释两句。

  主角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拥兵三十万,确实实力强劲,有一统天下之资。但是由于没有“深耕种田”,麾下将领又多是降将和义军组合而成,其实基础十分不稳固。

  这也是为何朱燮元面对主角的进攻,一味防守的根本原因。李自成事件只是主角根基不稳的一个体现而已。

  所以,越在这种关键时刻,越需要主角头脑清醒,手段高明,这样才能在自己爆炸之前锤爆敌人,保证留下腾挪的空间,彻底整合义军内部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