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2章 明代:阳明心学_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儒家发展的第四阶段,则是阳明心学将儒家思想推向顶峰。

  说到阳明心学,就不得不提儒释道三家集大成者王阳明。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达到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境界的圣人。

  其中一个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另一个则是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圣人的王阳明。

  王阳明创建的阳明心学诞生于五百年前,却熔炼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

  阳明心学因被肯定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从而受到大众的追捧。

  “南宋时期,理学家把心作为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即理,认为天地万物的机理都在人的心中。”

  “明朝中期名臣王阳明继承丰富了这一学说,后世称这一学派的学说为阳明心学。”

  “王阳明出生在状元之家,天赋极高,文武双全。”

  “作为主帅扫平匪患,平定宁王之乱,干了很多大事。”

  “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根源是人心中有贼,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只有去除人的心中之贼,才能让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出了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

  “即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句话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意思: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就是将外在的天理收归于内在的心,也就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万物一体,一归于心,避免了内与外、心与理的分裂和隔绝。”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针对明代知而不行、知行分离的社会风气而提出的救病之方。”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致良知,则是王阳明教人如何达到圣人境界的一种方便法门。”

  “即顺应内心的良知而行,将良知扩充于天下万事万物,则人人皆可成为圣人。”

  “阳明心学以通晓简易的方法,打破了只有少数精英人物才能成为圣人的神话。”

  “否定了外在天理和权威的束缚,挺立了人的主体精神和自由意志。”

  “对从宋代以来已达五百年之久的官方正统思想程朱理学提出了严重挑战,这在中国和世界哲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思想解放和启蒙作用。”

  张居正:正因为王阳明内心的强大,才有了他后来的伟大成就。

  王阳明能够成为圣人,与他的显赫家庭有莫大的关系。

  自古大人物出生的时候,都会有各种的异象,王阳明出生时自然与平常人不同。

  据说王阳明母亲怀胎十四个月,在分娩前曾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

  王阳明长大后,对于正统儒家思想程朱理学产生了思考。

  随后王阳明按照朱熹所说的格物致知,用了七天七夜的时候来格自己门前的竹子。

  最后王阳明就饿晕了,然后就对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