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23章:写尽大赋填小令、天下英豪、在此楼中_大明第一狂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帖的人之外,还允许没请帖的举子上楼,而且无需检验他们考试时的凭证,只要通过门前的考核就行。

  在查楼大门的外面一侧,一连排摆了三张桌子,桌子后面还坐着几个儒生打扮的人,桌子上还放着个一尺见方的木头盒子。

  沈渊一眼就看到那木头盒子上,居然还有一个碗口粗的圆洞,他顿时就笑了……这场景跟现代时商超门前的抽奖活动,简直是一模一样好不好!

  沈渊扯住旁边一个书生模样的人,问他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是查家设下的一道考试题,在那个盒子里面有一堆纸条,上面写着各种诗词文体的内容和要求。

  只要是谁想进去,就要从里面抽出一个纸条,按照那个上面的内容以一盏茶时间为限,做出工整的诗词就可以进去。

  沈渊听了之后,他和柳如青几个人也是相视而笑……这样的事也算风雅,也免了很多学识不足之辈混上楼去,关键是挺有意思。

  几个人上前的时候,大家心中当然没有丝毫紧张,毕竟这些人饱读诗书学问精深,临场做诗词而已,又不是做不出来。

  可是他们能做,不代表别人也能做得到。等到沈渊他们来到桌前,就在他前边已经排;了两个人。

  最前方的那个人手里拿着一张纸条,脸上憋得通红,显然是卡文了……

  偏偏这个时候,估计一盏茶的时间要到了,周围那些看热闹的人大声喧哗,笑着催促他赶紧的。沈渊一看这情景,就知道这人没戏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还给人家来个倒数计时,拿到试题的人难免会更加紧张,那还做个什么诗啊?

  眼看着时间已到,桌后边那几个儒生摇了摇手,示意让他退出去。那个书生打扮的人却是愤愤不平的一边往外走,一边露出了恼怒之色。

  听到周围人的还在起哄着笑话他,这个人气愤地大声道:“这么一小会儿工夫,让我做一首《沁园春》?拿这样的大词牌出来,这不是难为人吗?”

  “这要是我擅长的《十六字令》……”

  “……那我们就都能进去了!”这时旁边的一群人都笑着齐声接话,这气氛就别提多欢乐了。

  沈渊他们几个人也是心中暗笑,话说这人抽着这么大一个词牌,也真是够他受的。不过他说擅长十六字令,这也未免太顽皮了……说话间就轮到了下一个人。

  现在沈渊他们几个人的身前就剩这一位了,只见他身上穿着一件朴素的斓衫,一伸手便从那个盒子里抽出了一道题。

  “七言八句描摹家乡,旁人猜中者入内!”这个人大声念出了上面的试题,然后他就沉吟了一下。

  沈渊看不着这个人长什么样,就见到他身子还挺壮实,似乎年龄也并不大,说话时带着西北口音。

  话说这个题还真不简单,关键不在做诗,还得让别人猜出他家乡在哪儿才行。

  沈渊还以为他要再想一会儿,没想到这个人稍稍犹豫了一下,口中就吟诵道: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丝蚕不种麻。百里全无桑柘树,三春校场见桃花。檐前雨过皆成雪,塞上风来总是沙。说与江南人不信,只穿皮袄不穿纱。”

  当他做完了这一首七言八句之后,随即周围的人就安静了一下。

  此人作诗不用一典却气韵十足,颇有谢灵运“池塘生春草”的野趣,沈渊听过之后,立刻就知道,这是一个非同凡俗之人!

  可是桌子后面那几个儒生却是面面相觑,看来他们既没察觉出此人诗句中的佳妙,也没猜出他到底是哪里的人。

  “诗也算中规中矩……”其中一位儒生开口才说了这一句,沈渊就知道这人是个半拉棒槌。

  这个负责评判的儒生摇头说道:“可是你家在何处,我们却是摸不着头脑……先生请回吧。”

  听到他这句话,前面那个衣着朴素的书生却也不与他争辩,就见他摇了摇头,转身就要往回走。

  沈渊却是立刻一伸手拦住了他,这回他算是和这个人打了个正面。

  没来得及仔细看,沈渊依稀觉得是个浓眉大眼的青年。他笑着对那个负责评判的儒生说道:

  “这位先生是宣府人氏,你听不出来,我可听出来了!”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