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三章 左武防务_崛起烽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税官被杀,这里现在被废弃掉了。

  在左武关的南侧山谷五里处同样有一座一里见方的驿站,这里曾是为了修筑左武关而建的砖瓦坊,只有低矮的土墙,保留了部分砖瓦窑,剩下的部分都改成了驿站,这比北侧的商驿大多了,供之前的商队短暂留宿。

  苏策一行人没有去打扰其他人,走了一个时辰,该看的都看了,回到都尉府,将作监营的烟囱已经开始冒烟了。

  昨夜长史赵羽寻到苏策,两人说道深夜,这会儿要不是苏策想要赶紧摸清楚左武关的情况,也不会起的这么早。

  赵羽算起来比苏策年纪还大一些,苏策虚岁十七戍边,平朔四年生人,与二皇子赵载校同岁,而赵羽则是平朔元年出生,与太子同岁。

  赵羽下午领了鞭子,带着伤深夜前来,应当是想通了,军中长史,说是主将佐官,其实更像是监军。

  卫,府,州皆设长史,长史者,佐官也,卫,府,领导诸曹参军,亦可领军作战。州府,通判本州郡内各曹事务,亲王、公主等府中,执管府中之政令,起“承上率下”之责。

  赵羽做好了本职,却忘了他还有“帝王监军”的义务,挨些鞭打,总好过被圣人贬回祖地乾州。

  各军都有自己的伙头军,吃饭都是各做各的。深夜,苏策做了一碗面食,赵羽吃完了,话匣子也就打开了,苏策也清楚了左武关除了军队之外的其他情况。

  将作营三百人,里面有大匠两人,中匠八人,小匠十六人,将作一百六十人,剩下的都是学徒。

  将作们平日里负责制作和修复甲胄武器,不过最重要的任务是制作弩弓箭矢。

  旭日东升,都尉府前的鼓楼上开始响起鼓声,七校尉和三裨将骑马赶到都尉府前院,长史赵羽站在苏策身后,将作营的两位大匠也走出了烟雾缭绕的将作营。

  “挂旗!”等到人来齐了,苏策停下来和赵羽的闲聊。

  李怀民一身戎装,手捧着一面一米宽,两米长的旞旗,偏师将军所用,北军玄武尚黑,黑底红字,红色的线绣着一个大大的“苏”字。

  一丈高的旗台上固定着三丈高的旗杆,是将一整根质地坚硬的杉木切削打磨而成的,杆尾较粗,向上至杆首逐渐变细。

  旗杆的顶端为杆首,由木头、金属、动物羽毛组成,形态为枪首三种。

  随着旞旗缓缓升起,三色旗带和火焰形状的旗边也随风飘荡开来。

  这个旗台和旗杆是将作营的两位大匠亲手制作的,平日苏策在城中这杆旗就挂在这里,若是苏策出战,会将旗子摘下。

  挂在两丈长的旗杆上由苏策的亲卫亲自持旗。

  百人亲卫,李怀民的次子李俊方充做苏策的持旗卫,这样的持旗郎一共有五人,专门负责持旗,还有十人的护旗卫。除此之外的八十五个亲卫,也各有自己的职责。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