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七十七章 一条致富路_792_穿越七零我成了富一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半年后。

  贵省六盘水。

  40岁的华国著名摄影师邓毅失眠了。

  他知道,他会永远记住那个孩子。

  那是一个俊秀可爱的小姑娘——红扑扑的脸蛋苹果似的,一双明亮的眸子清澈灵秀。

  她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子洛。

  然而,她的生活却并不诗意。

  今年6月,他和晴风慈善基金会会长杨玉晴女士一起,前往位于六盘水大山深处的一个偏僻山村开展公益活动。那时,他第一次见到子洛和她的同学们。

  子洛总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彝汉混搭、沾着泥土的衣裤,楚楚可怜、布满灰尘的小脸,炯炯有神、犹豫深邃的眼睛,让他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子洛今年7岁,妈妈患病去世,爸爸因贩d入狱。孩子一个人住在一间摇摇欲坠的小房子里,一张稻草铺就的木床是她的所有家当,发了芽的土豆是她最常吃的口粮。

  子洛的学校叫布里村小学,位于六盘水大山深处的一个偏僻山村。离省会城市280多公里,山路泥泞,开车需要8、9个小时。布里村离乡镇还有60公里,步行至少4个小时。

  布里村小学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上。当他们踏着泥泞的山路步履蹒跚地走进布里村小学时,看到的是低矮的围墙、斑驳的墙壁、掉漆的课桌。

  全校孩子无一例外地满面灰尘,唯一一只用来照明的老式灯泡随风飘荡。

  引入眼帘的简陋条件让人叹息,刻在心里的严峻现实更令人头痛:留守儿童众多、教师严重缺编。

  对城里孩子来说司空见惯的文具,对于这里的孩子竟然是特别珍贵的礼物。

  当他们给孩子们分发学习用品的时候,孩子们欢呼着、雀跃着,就像过年一样高兴。

  此情此景,让他们下定决心关心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

  晴风慈善基金会很快拿出了帮助他们的举措:

  山上布里村小学的108位孩子,全部接到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心小学读书。

  这些孩子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全有,都是家庭贫困、渴望读书的小学生。

  这108位孩子被统一安排在三个班,这个班被命名为“晴风班”。由晴风慈善基金会负责他们的衣食住行,直到小学毕业。

  像子洛那样年纪小的孩子,暂时还没法下山上学。

  因为记挂着她们,邓毅他们再次上山去了布里村。

  这次,他们准备更充分。

  首先要感谢他手早的镜头。

  当时。

  他用镜头拍摄到了这里的一群孩子,在低矮的茅草房里上课,以砖头为桌、以大地为椅,这些真实记录着当时六盘水孩子教育状况的珍贵照片,后来被带回蓉城办了一个摄影展,并引起很大震动。

  特别是引起了她的注意。

  邓毅不禁想起那个眉眼弯弯,如仙子下凡、气质出众的女子。

  是她,几年内跑遍了川省全境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