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3章 转好的财政_宋成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兴华夏。”

  “华夏自古以来,奉行王道,推行仁政,爱护黎民,讲究道义……今日朕要向诸国陈说几点要义,其一,不得相互攻伐,杀害百姓,涂炭黎民,必受严惩。其二,各国之中,当爱护百姓,君王总揽大权,不许权臣摄政。其三,要敞开胸怀,奉行公平且有差别的原则,互通有无,推行教化。”

  “朕代表大宋宣布,凡是接受这些规则,尊奉华夏先贤,皆是中华子民。朕灭金之后,也不会无端征伐……”

  赵桓再一次巩固了抗金大联盟……很显然,这要比曾经的三皇同盟更加牢固。

  归根到底,还是大宋的实力提升了。

  眼下整个御营,即便是兵力最少的御营左军,也突破了三万之数。光是精锐的步卒,就有二十万,再加上骑营,水师营,弓弩营,新兵营,以及御前班直,战力出众的厢军,效用,敢战士……总计加起来,没有二十五万也差不多了。

  这二十五万可不是八十万禁军那种吹气吹出来的。

  而是实打实的战兵。

  其中大半都参加过和金人的战斗,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且有顽强的战斗意志。

  这是任谁都看得出来的,说到底,耶律大石敬畏的也只是这一支兵马。

  到了这一步,包括朝中宰执,全都看明白了……官家这一手的确厉害。

  其实对付金国的主力,还是大宋和辽国,而且大宋还是主力当中的主力。

  貌似这帮藩国没什么用处……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以倭国为例,这个国家盛产黄金和硫磺,同时还很善于制作折扇……毕竟老工匠精神了,懂的都懂。

  大宋只要提供一些书籍,家具啊,各种瓷器,甚至干脆给他们一些铜钱……就能换来这些急需的货物,同时每年还能弄来二三十万石粮食。

  看起来数量不算多,但藩国之中,有产粮大户啊,占城就不用说了,都管赵桓叫爹了,其实越国的粮食也不少。

  尤其是当赵桓威胁给占城提供武器铠甲的时候,越国瞬间老实了。

  从这两国手里,大宋一年就能弄到一百五十万到一百八十万石粮食。

  在与占城合作的同时,赵桓还下了一道旨意,开发珠江流域,将中原的流民,送到人少地多的岭南,屯垦种田。

  保守估计,三年时间,也能多产五十万石粮食。

  林林总总,加起来,一年就有近三百万石入账。

  至于大理,其实也是一步好棋,且不说大理南部也适合种粮食,大理境内有一样东西最吸引赵桓,那即是滇铜!

  要知道赵桓想着火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中原的铜就那么多,哪里能允许他胡来啊!

  现在有了大理的铜,赵桓的选择瞬间就多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比赛还重要吗?

  重要!

  非常重要!

  谈的再好,谁又保证能够真正落实啊?

  而且这帮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