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1章 岂有二十年之太子乎_从红楼开始发家致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义来。

  通读一遍,心中满意,于是钤上封章,放在胡君荣的药箱之上,转身出去院子里一同揉药粉。

  “胡叔,你说王太医与户部关系怎么样?他们会不会聊公务上的事?”两人的差事做得差不多了,眼下就是搓上一箱乌梅丸交给上官,晚上便可交差回城,赵陆十分自然的开始八卦起来。

  知道她的脾性儿,是以胡君荣头也不抬,手里碾药的动作不停,压根儿没去见赵陆的工作报告。

  只道:“判尚书省户部事秦大人是他的连襟,肯定会比咱们消息灵通,你问这个做什么?”

  “好奇,先头儿领我去改户籍的小秦大人和他是……”想着那位小秦大人在王夫人面前谄媚的样子,她突然对王太医的人品产生了一瞬间的怀疑。

  这问题,胡君荣也拿不准,于是颤巍巍道,“恰好一个姓吧?”

  下晌,夕阳拉得老长,乌梅丸沐浴在金光里,黑乎乎的散着酸香气,赵陆慢条斯理的搓着,小声道:“要是户部出面,京城也许来年就能种玉米了。”

  下次写信的时候还得告诉赵三,多留点好种子,等秋收结束,赵陆决定为自己的小地主之路先添几亩良田,顺利的话,还有四年零三百四十日,她就能实现无忧无虑的地主之梦。

  而提督在帐子里,数名麾下团团围绕在案前,迫不及待传阅那份落款‘赵陆’的太医院工作志。

  他们正是以提督冯正平和校尉崔清为主的团体,正是西大营的部分首脑。这其中,冯正平是陛下钦点的正一品统领,也是太子手下最得意的武将冯保的亲大伯。

  这也意味着,西大营有半壁江山,可听水颐号令。

  几人读完,久久不忍驳斥。

  崔清想起先头看的手书记录,此刻忍不住率先发声,道:“此子虽是女儿身,可胸中大义不输好汉男儿。况且金陵邸报不也说了,玉黍之流,不仅充饥,还可做青料养马,质量不输青麦高粱。此番殿下南巡,若能回来可靠消息,产量真能出去一头,依我之见,此法可呈上陛下案头!”

  最主要的是,不要被那帮文官油子抢了先。

  其余几个纷纷点头,参领王健笑道:“你不说是女子,我还当是哪位大人家游学的孩子呢,见识与眼光都不俗,如此想法,真是朝廷之幸。”

  冯正平心中赞叹,面上却驳了众人意,“土地兼并成风,豪贵特权只怕不会采纳此举,更何况如今年成差劲,若是陛下开金口,来年得益自然皆大欢喜,如若一场大水又跟今年似的,你们谁出去顶罪?”

  他指着文章,抄录的老吏点点头,便留下抄本,带着原件一阵风似的出门去。

  独留众人面面相觑,才发觉兴奋过头,叫好处蒙住双眼,竟一时没想到弊端。

  有人附和,有人反驳,一来一去的,都不肯将屯田改制的折子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