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将过去(4k)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廷基本不太需要往里贴钱。”

  “这又是怎么回事?”朱标闻言,这下顿时来了兴致,连声开口问道。

  开办学校,不收学生学费,朱标想不到除此之外,学校还能用什么方式盈利。

  杨宪没有卖关子,开口道:“拉赞助。”

  赞助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二·道安》:“安以白马寺狭,乃更立寺,名曰檀溪,即清河张殷宅也。大富长者,并加赞助,建塔五层,起房四百。”

  在古代,当地豪绅除了会赞助和尚建寺庙,盖佛塔外,有时也会出资援助私塾。

  可那毕竟是私塾,与如今朝廷开办的学校还是有所不同。

  新的情况,自然就会有新的方法与形势。

  杨宪接着开口说道:“可以用学校教学楼的名字在当地进行募捐,捐赠教学楼建设全部费用的人,拥有这栋楼的最终命名权,当然了起的名字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太子殿下你想,地方上那些豪绅们手里有的是钱,他们想的就是如何扬名。如今这大好的机会就摆在他们面前,他们又怎么可能会错过。要知道只要这所小学还存在一天,那么他们的名字也会随着教学楼,随着学校保存下来,几十年、几百年。”

  朱标想了想,如果真要按杨宪说的这么做,别说那些豪绅富户了,就连勋贵们也会争相捐款。

  这样能够大大减少了盖学校时的费用压力。

  这只是第一步。

  杨宪开口道:“第二步就是卖配套,吸引商家入驻。”

  “学费虽然免费,可学生们日常里还是需要花销的,小到笔墨纸砚,各种点心吃食,大到各类书籍、一日三餐,这些都得花钱买吧。”

  “如今随着大明的不断发展,百姓们生活会越来越好,消费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这些开在学校里面的商铺,生意一定差不了,学校方面完全可以和那些有意愿的商人达成协作,让他们入驻进来卖商品,免费提供场所,学校抽取三成利润,等于是躺着就有大笔银子入账。”

  朱标今天是开了眼界了。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学校还能这样经营。

  朱标不知道的是,后世学校里的小卖部、食堂生意不要太好,稍微大一些的学校,放出来竞标每次都要打得头破血流。

  当然了这些仅仅只能是弥补一些损失而已,朝廷方面教育补助每年依旧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这个数字会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再穷不能穷教育嘛。

  远在京城的徐妙云,默默看着杨宪这些日子的操作,嘴角扬起了笑容。

  这世间,仿佛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他。

  春去秋来。

  时间飞逝。

  洪武十年,在这一年中,除了杨宪推行的胥吏改革与教育改革外。

  朝廷方面,老朱也是采取了一些动作。

  其中两点尤为值得注意,一是严惩议政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