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2章 君臣疑舍臣保君,孝懿帝边疆不稳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月二十日

  刘禅同意了诸葛亮的致官,免去其丞相之职,任命为太子太傅、太学祭酒,基本远离朝政。

  诸葛亮被冷落,朝野对于刘禅的非议一时间销声匿迹,甚至有圣君的名号传出。

  为了补缺诸葛亮的职位,朝廷任命法正为左丞相、给事中;白浚为右丞相、录尚书事,两人互相配合,主管政事。

  河南尹费祎为尚书令,主管政令;南中郎将董允为车骑将军,主管军务。

  宣武十四年

  张辽、原昭、高顺等老臣接连去世,新星代将领开始登场。

  刘禅以姜维为南中郎将,负责镇守襄阳;邓艾为东中郎将,镇守合肥;羊祜以益州刺史、西中郎将的身份,镇守巴蜀,重新督造战船。

  四月

  太傅、中书令、白王白艺上书请求致仕:

  “臣年老昏聩,常不能为陛下提供良策,阐明道理,已不能升任太傅、中正令一职,还望陛下怜悯。”

  刘禅见白艺年近九十,已经几欲不能言,便同意了白艺的请求。

  任命其子,白康为太傅、中正令,恩准其归国养老,并赏赐诸多财宝。

  由于白国与雒阳之间的距离,以及白康来朝需要一段时间交界国内的政务,估计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

  司马懿趁机上表:

  “中正府全权负责国家评议之事,恐权势过重,往往运用人情互相输送,这对于国家的选材不利。

  司徒府负责全国户籍管理,与中正府相配合,相得益彰,故请求过问中正府之事,以相互约束。”

  刘禅本不准备同意,但是司马懿以及一些重臣不断抨击白氏权柄过重,陛下应该有些防范。

  白浚、法正等诸葛亮的门生故吏,知道这些人目的不纯,便与其不断辩论:

  “陛下,白氏的德行,有目共睹,有史可查,这些年来通过白王之手,选拔出来的国之良才,如过江之鲫,多不胜数。

  白王以耄耋之龄,不辞辛苦,为国选材,呕心沥血,陛下岂能伤功臣之心。

  再者白王忠君保国,并没有什么过失,有些人想要剥夺其权,恐怕是别有用心。还望陛下谨慎考虑。”

  随即白浚、法正等人与司马师、王基等人开始了舌战。

  直到五月,白公康交接完国内政事,临朝,当场拿出了一些经过中正府评议,品评下降的官员证据,要求吏曹和丞相府将这些人或免职、或贬官,这场辩论才落下帷幕。

  十一月

  蜀侯、太子太傅、太学祭酒诸葛亮于雒阳蜀侯府病逝,享年五十六岁。

  刘禅对于诸葛亮的离世十分伤心,追谥为“忠武”,是为蜀忠武侯,其子诸葛瞻承袭蜀侯爵位,任命为散骑常侍、丞相府司直。

  按照诸葛亮遗愿,将其以薄葬于邺都惠陵左。

  宣武十六年

  刘禅崩逝,二十六岁的太子刘璿继位,尊其母甄皇后为皇太后,封其弟刘瑶安定王、刘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