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54章 西域定三日同空,诸曹败司马倾朝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争,如今重要之人,司马懿不会轻易动手,又去信说:

  “宛城和洛阳相距九百里,距离襄阳也有一百里,离我处也有一千二百里,上表给天子,来回路程,少需一个月,那时我的城池早已修固,诸军都作好了准备。

  况且我驻扎的地形深险,司马懿此时在宛城平定叛乱,必不会亲自来,至于其他部将前来,则不足为患。”

  没想到司马懿凭借辅政之权,先斩后奏,仅八日就兵临城下,这时孟达悔不当初,又写信给距离自己最近的诸葛亮,惊叹:

  “我想要举事,而司马懿八日就兵临城下,何其神速也!还请先生速救。”

  上庸城三面环水,孟达在城外树立木栅,加固城防,使得原本就难攻的上庸,更加坚固。

  直到兵贵神速,到达上庸的当日,司马懿就挥师渡河,摧毁了上庸城外的木栅,直逼城下。

  修整两日,司马懿将麾下三万人分成八队,从八个方向,昼夜不停的急攻。

  六月十九日

  仅仅十六日,城中压力剧增,军心不振,孟达外甥邓贤、部将李辅打开城门投降,韩军入城,擒斩孟达。

  六月二十三日

  得到上庸城破的消息,正在安桥作战的汉军与木兰塞的吴军,见军略失败,引军撤退。

  七月

  孟达首级被传首京师,作为最大的反叛军,落得如此下场,各地的叛乱被迅速遏制。

  此战,司马懿俘虏万余人,威望大增。

  司马懿回军,仍驻襄阳,奖劝农桑,禁止浪费,使得南方吏民心悦诚服。

  曹叡授予司马懿以抚军大将军、益荆都督的身份,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回到洛阳,曹叡向司马懿询问,如今大韩四面受敌,到底是伐赵还是伐吴?

  司马懿回答道:

  “吴国认为我们北兵不习惯水战,所以才敢散居东关。只要攻打敌军,一定要扼住敌军的咽喉而撞击他们的心脏,而夏口、东关就是吴军的心喉。

  如果在陆上以军攻打皖城,引孙权的兵马东下,派水师攻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一定能大破吴军。”

  曹叡对他的看法深以为然,再次命司马懿屯兵襄阳备战。

  然而大司马曹休不依计划,以大军直攻吴国,最终导致惨败,威望尽失。

  曹丕立下的四个辅政大臣,刘晔文臣,没有掌握兵权,曹真才遭遇大败,如今曹休也损兵折将,曹韩能够依赖的,似乎只有司马懿。

  再加上司马懿被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军政两把抓,就连曹叡也不能肆意妄为。

  与赵汉的丞相制度不同,曹韩没有设立丞相,而是以尚书台作为下发诏令的部门,九卿、诸曹都要受其限制。

  曹丕登基后,见尚书台权利过于大,便又设立中书台,分尚书台之权,使得尚书台只有颁发诏书,执行命令的权利。

  中书台则是负责草拟诏书,审核诏书,负责长官为中书令。

  而司马懿身兼给事中,有与曹叡商定战略的权利,又录尚书事,就是说决定执行,都可以一人而决之,自己加盖印章,自己执行,不必通过他人审核。

  再加上抚军大将军的军职,掌握着驻扎荆州的数万军队的军权,使得司马懿的权势一日更重一日。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