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2章 白书入长安,辩经大会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国,太白书院

  儒家大儒年岁六十五的郑石接到诏令,向外喊道:“子张!”

  不一会儿,一个身着儒服的中年男子进来,对着郑石恭敬道:“弟子在!”

  “收拾收拾,我们去长安!”

  “去长安?干什么?”

  郑石将手中的诏令递给他,弟子说道:“长安要重开学路了?”

  “正是!”

  “但是老师,恕学生愚钝,我们在书院待得好好的,在学府也有大量弟子学习《白传》,何必与其他学派在长安争锋呢?”

  “在白国,我们是因为受到了白公的照顾,才得以宣扬学术,但是白公不仅是支持《白传》啊,还有《墨经》《杨朱》《庄周》《纵横》《孙子》啊!

  在白国,是为了凝聚力量,而我们等的就是这一刻,白公收留我们,支持我们为的也是这一刻,不然白公为何不支持《谷梁传》?为何不支持《商君书》?

  如今汉帝重开学路,正是我们儒家,白儒向世人宣布存在的时刻,如果不去争,那么就会被道家、法家甚至于墨家挤出天下学派之林,只是在这太白书院苟延残喘,又有何益?

  秦时百家消匿,秦法大行其道,其危害如何,我们都是看在眼里的,这又不得我们不去争,不然下一个秦法就会借尸还魂,重新出现在天下,这是我们这代人的战争啊!”

  “弟子悟了!”

  郑石点点头,让他抓紧下去准备,择日启程。

  不仅是郑石,太白书院中的儒家大儒,墨家大贤,道家大师,还有其他学派的头头脑脑几乎都统一行动起来了,这也是白卿希望看到的,是时候将影响力扩充出去了。

  二月四日

  长安城一扫往日的沉静,往来的穿着儒袍的儒者,穿着褐衣的墨者,穿着随意,仙气飘飘的道士,他们在长安的街上随意游走,欣赏着这个不一样的城池。

  有须发皆白的墨家大贤站在正在修建的城墙下指指点点,负责这段城墙的工匠在一旁连连点头,不一会儿,这个墨家大贤竟然亲自上阵,和他的弟子们帮着工匠运输石条。

  汉帝听说了这个情况后,大笔一挥,让负责城墙建造的工匠完全听从大贤的指挥,推翻之前的一切预案。

  有学习《杨朱》的弟子站在长安的一个商铺面前大言商业规律,旁边的一众商贾听得连连点头,耳朵都恨不得伸到杨朱弟子的嘴前,生怕听漏了一个字,还不断让旁边自己雇的书吏将其记录下来,准备回到家好好研究。

  太学舍房,这本来是修建给太学生的宿舍,此时已经被临时作为各个学派的大牛的住所,而负责管理舍房的官员已经准备将这些大牛住过的房间作为给成绩优异的太学生的奖励,以此勉励他们好好学习。

  “大谬!天下要以法治,无法,民无知,无惧,无所依,故而要以法治。”

  “哼,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