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4章 屈身守分,汉匈斗武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乱之苦了,匈奴全民皆兵,皆是虎豹财狼之辈,与他们的战争又岂能在一朝一夕之间结束,要是大汉一直与匈奴不断纠缠,北方的百姓还好,因为饱受匈奴之苦,咬咬牙还能支持陛下,但是南方的百姓呢?

  他们能理解陛下的意思吗?在他们的眼中,与匈奴作战而征收的赋税,和与诸侯内战征收的赋税又有什么区别呢?到那时,大汉危矣!

  而大汉一旦倒塌,诸夏露出破绽,匈奴一定会趁机而入,肆虐中原,杀我诸夏百姓,毁我诸夏文明,到那时对于我诸夏才是生灵涂炭啊!还请陛下三思!”

  众将沉默了,汉帝也沉默了,他们知道苏立说的太有道理了,但是还是过不去向蛮夷低头这一关。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陈平开口了:“陛下,昔日吴越大战,越国大败,按照吴王夫差的意思,越国是应该灭国的,于是为了保存越国,越王勾践,不惜以自己身为王者之尊,在吴都为吴王为奴三年。

  三年之后,越王卧薪尝胆,只为一雪前耻,故而勤勉治国,到处寻才访贤,最终在众多贤能之才的帮助下,凭借励精图治恢复了实力的越国,一举灭亡了吴国,使得吴国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请问陛下,是为了尊严,一时的强大,而导致国家灭亡好,还是放弃尊严,励精图治,使得灭亡敌国,让国家长久的传下去好呢?

  我听闻儒家的大贤仲由曾问孔子曰:大丈夫居于世间,富贵却不能做有益于众人之事,身处贫贱又不能降身屈从,以求将来伸展才志的机会,这是不是就不值得在人的范围内加以评价了。

  孔子回答说:君子对于自己的志向操守,必然要明达。委屈时可以委屈,需要施展便能有所施展。如此,他降身屈从,是为了等待知遇的机会;

  他施展才华,是为及时抓住良机。所以即使他暂时得不到发展,也不会败坏自己的节操;有机遇实现自己抱负,也不会违背道义。

  所以只要陛下有心要繁荣国家,以报今日之仇,哪怕是暂时委身求全,也是符合道理的。”

  汉帝听后终于下定了决心道:“要不是两位先生从中劝说,朕险些因为一点点所谓的表面名声,而导致大汉之将倾,诸夏之蒙尘。

  朕决定,向匈奴大单于派使求和,许诺和亲,开放互市,每年赠送粮酒布帛,以此来保证大汉的边疆安稳。”

  众将一个个都十分消沉的拱手称是,汉帝见状知道不能这样下去,不然军心就散了,于是又大声道:“如今朕受此奇耻大辱,皆是因为军势不盛,国力不强,诸君且记下今日之仇,共勉之。”

  苏立等文臣和白炜等武将都单膝跪地,拱手大声道:“请陛下放心,臣/末将等必时刻铭记今日之耻,而后勇之,此生若不复,后代子孙必报之。”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