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1章 百年_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或者成为奴仆。

  天下的情况也被打量年轻士子看在眼中,这些刚刚步入仕途的士子们,在成为官员之后,迫切的想要改变现在的情况。

  于是,改革的呼声再一次响起,并且这一次的呼声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要高。

  但是孝肃皇帝并不敢改革,他现在很清楚大乾的情况,改革一旦失败,大乾就有重大变故,若是不改革,这大乾还能再维持下去。

  孝肃皇帝清楚,自己没有完成改革的实力,所以即便想要改革,也敢轻动。不过虽然不敢改革,但是清查吏治这些事情还是要做的。

  孝肃皇帝在位二十一年,然后崩逝。他一生都在严格要求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打压勋贵、豪强、官宦世家。二十余年来,天下各地土地兼并被压制下去,但是依旧无法解决国家的矛盾。

  王炜崩后,太子王勋继位。王勋虽然想要有一番作为,可惜天不假年,仅仅继位三载就崩逝。不过王勋也不算英年早逝,谁让他的几个祖宗一个比一个能活,都是六十多岁崩逝,

  他的父亲更是七十四岁才崩,结果等到他继位的时候,已经是五十五岁了。他的儿子运气好了一些,三十九岁继位。

  因为王勋在位时间不长,没有做出什么功绩,朝臣们给其上谥号只能从其自身品德上来找,于是就以谨行节度;躬俭中礼等,上了一个节的谥号。

  王炎继位,此时大乾立国已经三百余年。即便是皇室不断努力,大乾也已经开始日薄西山了。

  看到这种情况,王炎最终痛下决心,准备变法。他三十九岁继位,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精力充沛,他觉得自己可以改变大乾的颓势。

  而皇室同样不愿眼睁睁看着大乾衰落,同样想要努力一把。

  皇帝想要改革,而那些热血士子们同样如此,伴随着时间推移,大乾学宫中儒家的比重越来越高。

  经过了三百年的发展,儒家终于成为了学宫中最大的一派,道家越来越少,墨家勉强支持,法家也开始沉积。

  毕竟法家刑律太过繁琐,这些年来学宫中一直都在谋求变法来拯救大乾。法家的变法解决不了大乾的问题,反倒是儒家不断宣扬,儒家的大同社会才是改革的良方。

  无数热血士子加入儒家,想要依靠儒家学说来变法,想要实现真正的大同社会。

  想要实现大同社会很困难,儒家的士子们纷纷言以高洁的德行来约束,若是有大德高士前来推行变法,就能够做到公正无私。

  再以律法进行约束,就能推行。但是皇室清楚变法非常重要,必须慎重,所以一直再进行讨论。

  此时天下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甚至有激进的士子上书言:“天下疲弊,百姓困苦,穷者无立锥之地,富者阡陌相连,广厦万间,此时若不改制,大乾江山如何维系,诸夏荣光如何延续!”

  “天下衰微,天命就要终结,不改则亡。”

  天下士子纷纷上述谏言,虽然这些士人看不到天命,但是他们能看出来现在的天下出了大问题,若是不尽兴改变,天下就要亡了。就连勋贵、官宦世家也不想大乾灭亡。改制似乎是朝廷上下的意愿。

  皇室看到朝野如此,再加上无数热血士子,最终决定想要试一试。

  PS:今天就一章了,理一下思路。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