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3章 打架我李恪没输过讲道理亦如此_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唐多45亿石粮食!知道什么概念吗?!”

  “这意味着在贞观二年,贞观三年,仅仅凭借几个没有受灾的道多出来的粮食,就足够救济天下灾民!这意味着如果在武德年间就有此利器,大唐就可以支持更多的军队驻守边防,渭水之盟就不会发生。这意味着,武德年间就有的话,天下的粮食可以多到贞观二三年间的百姓即便遭灾,都不用远离家乡,单凭存粮就够度过!”

  “同样这意味着几年前的吐谷浑敢造次,当时大唐就有足够的存粮去干死慕容伏允,而不用下嫁公主,不用等到去年冬季!”

  “这意味着,就这一个工匠,活人亿万!他立得功勋,宿国公都未必敢与之相提并论,所以,他够封爵吗?”李恪淡淡的问道。

  朝堂沉默。

  朝堂沉默。

  长孙无忌张了张嘴,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这个时代,有些事情是无人提到明面上来,而很多名声都默默的被世家门阀给捞走了,有些做出贡献的人根本没有机会发声!

  当然,李恪也偷换概念了,因为就算是发明曲辕犁,大唐全力推广也不可能在一年之内普及,至少要七八年,因为大唐的炼铁技术没那么发达,犁头是需要铁器的,而且是铁不是钢,所以容易损坏,还需要铁匠维修。

  更何况大唐还需要铁器打造铠甲,打造兵器,铁器非常紧张,能用于民生的就更少。

  “此话当真?!”李世民开口了,他刚刚被李恪嘴里的数据给镇住了,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儿臣不敢有半句虚言,此曲辕犁可亲自测试!”李恪手里面的曲辕犁可不是历史上的,而是后世经过无数改良之后的曲辕犁,更加的先进,效果更好。

  “儿臣话还没说完。”李恪又继续道,“儿臣名下还有几名工匠,他们改进了造纸术以及印刷术,让大唐周报这样的一张报纸可以降低到12文,也就是说像是千字文这样的书籍,算上装订等成本,用更好一些的纸张,15文绝对可以买的下来!”

  “那么,大唐的书籍可以普及天下,让天下所有百姓都可以读书识字,如若大唐广开科举制度,让寒门士子也参与到科举当中来,这意味着大唐将有数百万的读书人,而数百万的读书人优中选优,选出来的人才可以让大唐开疆扩土,威服四海!!”

  “请问,一个能够创造出数百万读书人的工匠,值得封爵吗?”李恪又问道。

  朝堂沉默。

  而李恪这话已经让所有人心惊,但是这话不说出来,无所谓,但是说出来了,就无人敢反驳,这样的事情,世家门阀绝对不想他发生,但是李恪如果挑明,如果将这件事宣扬出去,谁敢挡?!

  “天下滔滔大势!数百万读书人意味着数千万的民众,数千万百姓的力量,他们想读书,想出人头地,试问,谁想阻挡啊?谁敢阻挡啊?!”李恪又笑眯眯的开口问道。

  惊!

  所有大臣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密密麻麻的。

  不用天下,长安百万百姓,如果知道了这个消息,数十万百姓请命,谁敢挡?!谁挡谁死!

  有些事不能挑明,挑明了,就意味着无解。

  “请问,长孙司空,这样的工匠,值得封爵吗?”李恪语气轻柔的问了一句。

  长孙无忌哑口无言,这话……没法接!也不敢接,主要是他能说个不吗?你说一个试试。

  哈哈哈哈!坐在上位的李世民此刻想大笑三声!爽!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