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四章 虾跑哪里去了?_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购价,只有一块七八,所以抓到这种虾,渔民也不是特别的挣钱。

  可以直接过滤掉杂鱼和大鱼之类的,如果有经验的船老大,一般抓起来的,就都是海虾。

  “一毛就一毛,那剩下的这些鱼,你价钱给我好一点。”

  也正是有这种想法在,老一辈赚到的钱,几乎都给子女了,前世阿爹阿娘也是这样的,二老辛苦了一辈子,临走前,口袋里压根就没几个子,甚至连心心念念的BJ天安门,长城都没有去过。

  看到这种虾蛄后,码头上的渔民不禁笑了起来:“老陆啊,这种东西丢海里不就好了,怎么还抓回来了,你就不怕解网费劲啊。”

  “那阿伯,你下次解网的时候,小心一点,这么大只的,五毛钱啊,半斤肉啊。”

  老陆还有其他渔民,大多都是用粘网在捕捞,赵家兄弟用的地笼,这种捕捞工具抓到的海虾存活率会比较高,比较适合用来当亲虾。

  好像越到近海,大虾的捕获量就越多,李多鱼皱眉思考了会,随后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猛拍了下自己的大腿。

  可来到码头到。

  “行,那我下午先去县城一趟,找几位跟我一起培训过的老师傅,看他们愿不愿意一起干。”

  “两毛啦,一毛太便宜了,我连油钱都赚不回来。”老陆抱怨道。

  老曹先给李多鱼斟了杯茶,随后说道:“多鱼,你这个厂房太大了,时间又这么紧,我一家肯定是盖不起来的,你要是不介意的话,我可以多叫几个有经验的同行一起帮忙,也许还是有可能的。”

  其中大儿子在榕城的工厂上班,小儿子在县里面讨生活,县里面的那位跟他还是小学同学。

  见大家都没抓到大虾,顿时心里就平衡了,得知老陆开船出去搞了一天一夜,就搞了两筐虾姑回来,忍不住当场笑了起来,心情瞬间大好。

  米老头一脸嫌弃:“也就咱们熟,你问问咱们村其他的收鱼的,看他们要不要你这些虾蛄。”

  一旁的鱼贩子米老头,今天倒是很开心,李多鱼不收购这种剑虾,今天全被他收购了。

  李多鱼本想说不用的,没想对方手脚非常利索,已经放下了手里的鱼梭,快步往后山的方向去了。

  他们那艘船的人奋战了一天一夜,也跟老陆一样,就捞了五筐的虾姑回来。

  门口也有好几辆板车,有用来拉石头的,有用来运沙子的,还有一堆的碎石料。

  可对活过两世的李多鱼来说,却有那么点不适应,毕竟前世的他,包括他儿子,在他儿媳妇那里,完全就没有半点地位可言。

  一抓就是一整船,可没人喜欢吃,后来直接拉到养殖厂那边,当猪饲料去了。

  李多鱼也只能说好。

  “赶紧去烧个开水啊,连个开水都没有,我怎么给李主任泡茶啊。”

  老陆黑着脸,嘴里骂骂咧咧的:“抓个鬼啊。”

  说起来村里人也很是没法理解,专门给人盖房子的老曹,自己住的却是一间很旧的石头房,连地板都是土地板。

  要是敢这么说的话,估摸着离婚协议,当晚就给你打印好,第二天就带着孩子回娘家去。

  老米笑道:“大黄虾那么好抓的话,价格就不会那么贵了。”

  听到一千平,抗台风,里面还要搞三十个池子,老曹不禁吸了口冷气,问道:“你这个项目很大啊,在咱们岛建吗?”

  要是多层的粘网,海虾被捕捞到时,往往缠的比较紧,不单不好解,死亡率也会高很多。

  走了三十多米后,还回头跟李多鱼讲:“稍等一下啊,很快就回来。”

  比如拒绝别人这一块,陈文超就非常生硬,不行就是不行,经常跟渔民吵的面红耳赤。

  走的时候,曹嫂并没有关门,从外面看进去,屋里面的光线很黑,放的全都是各种盖房子用的工具。

  女人见到李多鱼后,一脸的笑容:“唉,李主任,你是不是来找老曹的。”

  老曹接着问道:“你工厂图纸出来了吗?”

  从村委出来后。

  中国黄虾是有洄游习惯的,它们的繁殖季节在春季,产卵场在河口附近,水深在不超过十米的地方。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