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九章 担担岛起飞_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书林的办公桌上,全都是厚厚的文件,最近尚峰镇需要处理的事情多到完全数不过来。

  有华侨回来,说要投资纺织企业,希望本地组织帮忙和配合。

  青口码头那边,要新建一个货仓,组织有打算将那里打造成外贸港口。

  还有一堆镇上的杂事要处理,而最让陈书林头大的,就是担担岛申报的那个风力发电试验项目。

  前些日子,他跟高镇长两个看到文件时,全都给吓到了,好几晚都不好睡觉。

  本以为那个风力发电试验项目,就是几根会发电的“大风扇”。

  谁能想到,竟是个国家级的科研大项目,那几根“大风扇”全都是进口的,四根加起来的实际价格,估计比整个尚峰镇一整年的收入还要高。

  且为了这次风力试验,组织决定铺设海底电缆到担担岛那边,而这个花费也是天文数字。

  可以这样说,这个项目的落地那刻起,就是不停地在烧钱。

  陈书林很清楚,这个项目大概率不是他们他们跑下来的,可他和高镇长两人却是名义上的申请人。

  压力瞬间变得很大,项目落地的这些天,高镇长可没少骂李多鱼。

  因为这是个试验项目,说难听点,只对担担岛有利,对整个尚峰镇并没有太多的好处,而项目做不好的话,反而还会被追责。

  再加上,这件事有那么点绕过了县委那边,导致县领导非常生气。

  陈书林摘下了老花镜,揉了揉太阳穴,他刚才写的那份文件,就是给县里的项目说明和检讨书。

  这次虽然被上面批评惨了,可陈书林却很开心,他一直记得他老师对他说的那句话。

  “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情,没必要太瞻前顾后,不然是无法成气候的。”

  而对陈书林来说,这些年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留在了基层,留在了尚峰镇,没有回到榕城去。

  当初要是回去的话,如今的他,撑死就是某个部门的科长,天天开会写写文件。

  不可能接触到这么多项目,也不可能学到这么多东西。

  可陈书林也很清楚,一切的改变,或许都要从眼前这个年轻人说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多鱼还真是他的“贵人”。

  一开始,要是没他帮忙出谋画策,抓到那两个假港岛人的话,他估计早就被踢回榕城,说不定还要被记过。

  没有他在渔业大会上精彩演讲,榕城水产品加工厂,就不会落地尚峰镇。

  没有他带头搞水产养殖的话,尚峰镇也不可能,一年之间新增十多个万元户。

  而最重要的是,没有他的话,大领导根本就不会注意到尚峰镇这个小地方。

  陈书林非常感谢李多鱼,而最让他舒心的是,这个年轻人非常好相处,不矫情也很谦虚。

  见他吃了三四个橘子。

  陈书林笑着问道:“这橘子好吃吧。”

  李多鱼道:“不要钱的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