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6章 第一堂课_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多鱼踏上鹭岛码头后,三叔、大伯、李曙光他们的船只就继续往南走了。

  鹭岛码头在海岛的西侧正对面,就是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馆”的鼓浪屿。

  就隔着几百米。

  隔着海看过去,依旧能很清楚看到上面全都是些洋房子,其实鹭岛码头沿街这一带也全都是洋房。

  李多鱼并不是很懂历史,只知道,最早鼓浪屿跟榕城的烟台山一样全都是领事馆,是“外国老爷”住的地方,后来,好像又有很多华侨在上面建造别墅和庄园。

  以前李多鱼来的时候,岛上还没有通水,只能用供水船将淡水运输过去,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这也导致很多岛上原住民放弃了鼓浪屿,纷纷跑到鹭岛上来居住。

  李多鱼刚一上岛。

  见他一身“干部”的打扮,立马有不少野导跑过来。

  “同志,第一次来鹭岛玩啊,我可以带你去鼓浪屿,坐我们的船,比轮渡还要便宜,我可以免费给你介绍鹭岛的历史。”

  “林北,从小在这里长大的,还要你带。”

  鹭岛大多都是讲闽南话的,而他阿娘是陈家村的也会讲,李多鱼打小就多少学了点。

  野导听到这句话后,脸色瞬间拉了下来,骂骂咧咧道:

  “原来是本地猴啊。”

  李多鱼嫌弃道:“你们这群外地的,赶紧回你们家去。”

  像这样友好的问候,在鹭岛经常发生,尤其在鼓浪屿上面,由于近两年鼓浪屿有自来水了。

  整个鹭岛也成了经济特区。

  有不少游客到岛上来旅游,他们都特别喜欢到鼓浪屿上面。

  很多原本搬到岛上的人,又想回去了,结果发现鼓浪屿已经被外地人给占据去了。

  结果本地人和外来人口,经常在那发生口角,互相对骂,而这一对骂直接对骂了好几十年。

  可骂着骂着,本地人直接就变成希有物种了,跟榕城不同,鹭岛是一座移民城市,外来人口远超本地人。

  李多鱼不是很爱逛风景区的人,也没有去附近商铺林立的中山路,而是去了附近的鱼市。

  离鹭岛码头这里不远有条开禾路,本地人一般叫做第八市场,简称“八市”。

  听说,鹭岛以前有十个市场的,后面全被干掉了,就剩下这个第八市场保留了下来。

  非常小的一条路。

  还没靠近,就能闻到浓浓的海鲜味,地上也是各种污水横流。

  有很多骑自行车的岛民,在第八市场这里穿梭着,也有不少用板车拉着海水的外地人,用普通话叫卖道:“海水,海水,有谁要海水,也有冰块,有谁要。”

  一位摊贩朝他招手道:“给我来两桶,还有一箱冰角。”

  由于跟码头非常近,这里的海鲜大多都是摊主自己到码头那边收购来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便宜了不少。

  李多鱼问道:

  “阿北,这个带鱼怎么卖啊。”

  摊贩回道: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