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43章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_大秦:死谏诤臣,开局持剑朝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量进行赋税征收。

  同时大秦还有分家制……

  壮汉成年亦或者一户人口达到了监管数,就得分为两家,这样朝廷就能收到更多的税。

  可真这么严格执行的话。

  注定只会是国富而民穷。

  就会绕回商君的疲民五术,并不符合尹烈的变法改革之初衷。

  尤其在两季稻麦种植技术成熟之前。

  按照粟米一年一收成的产量……

  老百姓在缴纳完口赋、田租以后,一户五口之家不可能还有多少余粮,顶多就是能够糊口。

  若是运气不好。

  稍微遇到点厉害的天灾人祸。

  百姓的那点余粮立马就兜不住底了。

  不得不说。

  古代的老百姓,真的没有任何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大秦也正值发展的紧要关头,税收不可能说减就减。

  让嬴政在生命的最后,什么都不做……

  显然是不现实的。

  始皇注定是个非常折腾的千古一帝。

  这就需要尹烈进行开源了,唯有把两季稻麦种植技术彻底研究完成,才能解决一切难题。

  回到此刻。

  尹烈环顾四周的道:“如何?诸公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尹烈依旧没有唠叨太多的细节诸事。

  他所做的依旧是搭建好一个统一的财政框架。

  后续琐事,自有那些属臣去办即可。

  不然朝廷每年下发那么多的俸禄,就白养着这些人?

  尹烈可不想像后世的诸葛武侯一样,事事亲为,那样会把心血都给熬干的。

  这时。

  “秦御丞不愧是大才,即便像帝国财政这般纷扰的事务,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厘清框架范围。”

  左相李斯率先拱手道:“有了秦御丞的指示,后续的财政细碎,只需一一归类即可。”

  李斯的态度改变的很快。

  既然胳膊拗不过大腿。

  那就索性识相一点儿。

  当然。

  更重要的是……

  李斯是真的敬佩尹烈的能力,大道至简,任何复杂的事务到了尹烈的面前,都可以四两拨千斤的轻易厘清。

  这份能力,已经不是天赋卓绝那么简单了。

  必须得生而知之,具备通天之才!

  王座之上。

  嬴政迅速接过话茬,把帝国财政的后续之事,全部交由了李斯去办。

  右相王绾则十分无奈的扑了个空,啥好事儿也没捞到。

  须知。

  谁能操办帝国财政的规制补全诸事。

  那么未来肯定就能拥有许多的财政话语权,甚至是规则解释权。

  李斯现在捞到了差事儿,就意味着法家派系和外客勋贵派系,在老李同志的率领下,于此番官制变革中,有所失亦有所得。

  甚至得比失还要多上许多。

  反观右相王绾代表的关中文武派系,九卿少府被拆分,太仆杨端和的权力也被削了。

  妥妥的只有坏处,没有半点好处。

  最后。

  更加倒霉的当属九卿典客顿弱和上卿姚贾……他们成了这场官制变革中的最大牺牲品。

  而尹烈则顺利的获得了爵位和食邑俱增的奖赏。

  他再度打破了限制……

  从大夫爵变成了卿爵。

  话说左庶长这个爵位,商君也曾获得过。

  再想往上更进一步,确实就非常难了。

  比如驷车庶长的位置,往往都是由宗室中的德高望重者方能担任,孝公时期甚至直接由太后承接爵位……

  可见卿爵往上,能力什么的,影响因素就不是很大了。

  更重要的还是血脉与时势!

  就这样。

  今日的大朝议彻底结束。

  章台大殿正门前。

  尹烈与尉缭子并肩而立。

  尹烈率先传音道:“国师!如何?有我在……大秦可救否?”

  尉缭子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尔后他以传音回应道:“多少有了点希望吧。”

  尹烈眉头一挑:“只是有了一点希望么?”

  尹烈对于尉缭子的反应,显然是不太满意的。

  他觉得自己对大秦的变法改革,已经即将进入尾声。

  而嬴政又十分力挺他……

  即便未来他出了事,变法改革也会继续执行下去,大秦之国祚获得延续的希望,还是非常大的!

  “秦御丞。”

  尉缭子轻叹道:“你可真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啊!若你能安然度过接下来上卿姚贾和典客顿弱的发难……再谈大秦究竟可救与否吧!”

  尹烈:“……”

  ……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