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8章 考教一番_醉吟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8章考教一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月时节,过了清明,雨水渐丰,润州城上空时不时就飘来一朵云,垂天而下道道雨丝,连绵不绝。

  韩云鹏酒足饭饱之后,拉着苏宸,撑着油纸伞,走出白墙灰瓦的小巷子,来到了恢宏气派的韩府。

  既约好今日要登门复诊的,苏宸也不好失约,被韩云鹏引到了韩熙载的房内。

  韩熙载倚靠在床榻前,手里拿着一本《道德经》,目光却没有看书,而是怔怔看着房梁,思索着西北局势,忧心忡忡。

  他想到自己南渡,当初充满凌云之志,如今蹉跎大半生,过了花甲之年,六十有四,罢官停职在家,目睹北边的宋国强大,江南唐国日渐衰微,忍不住喟叹、痛惜。

  这韩熙载出身官宦豪门,其曾祖父韩钧,曾任唐太常卿;祖父韩殷,任侍御史;父亲韩光嗣,任秘书少监、淄青观察支使、平卢节度副使;代代位列公卿。

  因此,韩熙载打小经过祖辈家庭公卿文化熏陶,便立下出将入相的志向,自幼勤学苦读,后又隐居于嵩山读书,大约二十岁时游学于洛阳,于后唐同光四年登进士第,可谓少年得志。

  但后来其父韩光嗣,因为做了平卢节度使王公俨的佐官,后者因抗旨,拒不接受后唐明宗李嗣源的登州刺史任命,被大将军霍彦威率军讨伐,最后王公俨、韩光嗣等人全部被斩,家道崩裂,韩熙载被迫逃离中原,南渡淮地入杨吴。

  这段句子出自唐代文学家欧阳詹的《自明诚论》,他强调有了“诚”的重要性,有了诚就可以修身齐家治国了。在安史之乱后,中唐开始社会思潮由强调忠孝转为了注重诚明,由此开启关注心性的问题;算是儒学在中唐之后比较重要的论著。

  韩熙载点点头,听到没有大事,也宽心不少。

  韩熙载等会有话要跟苏宸说,于是朝着小儿子不客气地挥了挥手,让他出去候着,不要在这碍眼了。

  韩熙载摇头笑道:“以文会友,何其雅致,来,听我这一句:自性达物曰城,自学达城则明。文武周公,自性而成者也,无其性不可而及矣。颜子游夏,得诚自明者也……”

  韩熙载闻言点头道:“让你费心了。”

  他回来也不是为考状元来的,对古代科举内容也抱有一些偏见,没有多大兴致,再说,现在他从头学起也晚了,还是以赚钱为主吧,做不做官无所谓。

  这一篇是柳冕所做《与徐给事论文书》,收于《全唐文》,文章的大意不难理解,在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推行文学革新,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结合方面有所推新,反对六朝以来骈俪之词,认为文章不应该只是辞藻形式的堆砌,其中以柳冕的这篇文论,解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