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七章 冤冤相报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廷里的事,如果太后不喜欢,真是寸步难行。

  埃菲尔铁塔最初的建筑目的是为了举行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以及庆祝大革命胜利100周年,但招标中却要求以后可以方便拆除。

  而且当年有很多人反对铁塔修建,就比如莫泊桑和小仲马。所以说无论任何事,都会招致部分人的反对。

  但不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想不到埃菲尔铁塔竟然成了日后法国的一个国家符号。

  梁诚还不忘给载振上课:“贝子爷,当年法国和普鲁士打仗,也曾赔了50亿法郎,但是现在他们不还是那么强大。”

  “50亿法郎?”载振讶道,“这是多少钱?”

  “总之远超了咱们赔给各国的银两。”

  载振不可思议道:“为什么赔了这么多银子,法国现在还可以这么强盛?”

  梁诚适时地说道:“因为他们发生了变革,所以我们也需要做出改变。”

  “什么变革?”

  “就比如共和或者立宪……”

  载振摆摆手,“这不是我能决定的,回去写个汇报让太后决定吧。”

  李谕在一旁暗笑,怎么可能说得通,梁诚再努力,也是白搭。

  当年俾斯麦为了统一德国,一封小小的“埃姆斯密电”就诱使法国对普鲁士宣战,拿破仑三世还真以为自己也是拿破仑,结果被打得屁滚尿流。

  论手腕高超,拿破仑三世在铁血宰相俾斯麦面前就是个弟中弟。

  李谕私下里甚至觉得虽然李鸿章是有功劳的,但一些人把李鸿章称为“东方俾斯麦”,真的是抬高了李,或者拉低了俾斯麦,他们成就上的差距还是很悬殊的。

  俾斯麦本人听了此说法后也讲过一句话:“李鸿章是东方的俾斯麦,我却不会是西方的李鸿章。”

  这句话就很耐人寻味了。

  再说,李鸿章无论如何也是在赔款条约上签的字,而俾斯麦那是虎口夺牙,从法国手里打出来的赔款。

  普法战争对德国何其重要,也不需多说,虽然战争对象是法国,但就是人家为了自身统一打的战争。

  战争胜利后,威廉一世甚至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成为德国皇帝,极尽嘲讽。

  普法战争后,德国要求法国赔偿50亿法郎。按照辛丑等条约所用的单位“关平银”,换算一下差不多是12亿两左右关平银,的确超过了大清所有赔偿的总额。

  而且在赔偿完之前,德国还会在法国驻军,逼得法国老老实实给钱。

  但神奇的是,法国竟然很快就送走了德**队。因为他们发动了金融资本的力量,只发行了三次国债,就迅速筹集了50亿法郎!

  法国也因此尝到了金融的甜头,后续一直四处发行资本,活脱脱变成了一个“高利贷帝国”,一战前已经富得流油,每年光吃利息都能让法国人过得很滋润。

  日本的崛起也有那么一点学习了德国,也是通过发动战争拿到赔款和国际地位,建立民族自信心,继而发展工商业。

  不过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战争最大的遗留还是仇恨。

  后来一战中法国打得那么凶,上百万人怀着对德国的无限恨意前仆后继又死在了马克沁机枪之下,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何其惨烈,人命就像韭菜一样被一茬茬割掉。

  战胜后法国赫然又让德国赔偿1120亿金马克,换算一下差不多是300多亿两关平银!直到2010年,德国才还完最后一笔赔款……

  冤冤相报何时了!

  德国也再次怀恨在心,几十年后再次发动二战,又是无数人命财产灰飞烟灭。

  李谕站在后世的视角,知道这些事只有串起来看,才会发现都是有因有果、环环相扣,更觉触目惊心。

  不过,这些他没法给载振讲。

  单单只说法国度过难关采用的金融手段,就大清那**水平,你让他们发行国债试试?先不说大清那可怜的信用,国债有没有人买的问题,如果有人买,他们也肯定会借此拼命洗劫人民财产,恐怕金圆券要提前四十多年问世。

  那将导致多少人会家破人亡,真是想想就不寒而栗。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