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6章 最后的黄昏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哲学与教育,还是许多留美学生的老师,我十分欢迎。”

  李谕也感觉杜威比较合适,此时请来密立根、普朗克等人的效果真不如一个专门搞教育和哲学的,毕竟国内的科学教育还没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相对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大众更容易听懂他的话。

  而且杜威对中国很了解,搞哲学的人又喜欢批判,反正学哲学的都擅长辩论和吵架,学生们现在势头正盛,在五四之前,弄弄哲学见效比较快。

  胡适怕自己威望不够,说道:“蔡校长,院士先生,咱们一起联名吧?”

  李谕轻松道:“可以。”

  “我也没意见,”蔡元培说,然后又对李谕发出邀请,“我在北大成立了一个进德会,疏才有兴趣加入吗?”

  “进德会?”李谕问。

  蔡元培说:“这是一个强调德行的会员制组织,我分成了三种会员,甲种会员要做到不嫖、不赌、不娶妾;乙种会员于前三戒外,另加不做官、不做议员。疏才完全能达到乙种会员的资格。”

  李谕随口问:“第三种会员是什么?”

  蔡元培说:“丙种会员则于前五戒外再加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三戒。”

  李谕直接惊呆了:“算起来正好八戒!”

  蔡元培说:“能做到八戒的人可不多。”

  对李谕这种现代人来说,蔡元培的八戒很难想象,因为蔡元培的八戒基本都针对私德,而李谕穿越前的时代,更强调公德,对个人私德很少会在社会面上提及,除非公众人物。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此时此刻就是个公众人物啊。

  李谕说:“除了最后两项不喝酒、不吃肉,其他的我都能接受。”

  “无妨,我知道疏才是性情中人,”蔡元培不强求,“能做到第一项的又能有几个?”

  李谕好奇问道:“现在有谁加入了?”

  蔡元培说:“胡适、钱玄同两位,还有李大钊、陈仲甫、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马寅初、章士钊等等。”

  都是文化界名流。

  李谕笑道:“还好我私德不错,不然都入不了会。”

  这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一直非常注重一个人的私德,西方则更强调公德。

  ——

  蔡元培等人先回北大,李谕则回家给威海卫的庄士敦发去了一封电报。

  庄士敦自然愿意,不过由于他是英国殖民部的官员,还需得到英国大使馆的调令。

  而庄士敦本人已经迫不及待来到了京城,专门拜访李谕。之所以找李谕,一是因为李谕给他发了电报,再者则是李谕以前也做过帝师,而且是少有的西学帝师。

  寒暄过后,庄士敦立刻问:“我从来没给一国皇帝做过老师,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我觉得现在内务府也在问同样的问题。”李谕说。

  庄士敦:“这……”

  “先生不用担心,毕竟皇帝年纪不大,只是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