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九十八章 花魁院士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改得文雅一些。比如“臭水坑”变成了“翠花湾”;“狗尾巴”变成了“高义伯”;“猪尾巴”变成了“知义伯”;“锅腔”变成了“国强”;“豆腐”变成了“多福”;“驴市”变成了“礼士”等等。

  比较有意思的是段祺瑞后来当权,住进了鸡爪胡同,他嫌名字不好听,改成了吉兆胡同。

  但似乎并没有带来多少吉兆,而且没多久段祺瑞政府就制造了三一八惨案。

  鲁迅曾经在一篇文中讽刺:“一旦发迹,家谱也修了,雅号也有了,那么当然不甘心居址言不雅训。”

  李谕说:“东厂没什么不好听的,就当一种警醒。”

  黎元洪点点头:“疏才说得有道理,东厂虽然行为可恶,但监察这项制度不能少。”

  两天后,黎元洪新家完全安排妥当,邀请李谕去做客。

  一同来的还有北京市市长朱启钤。

  严格点说其实北洋政府时期,北京市市长应该叫做京都市政公所主任。

  北京城由于地位特殊,民国之前一直有三个管理机构:

  城墙以内的京师地区;

  大兴、宛平两个京县;

  还有两个京县之上的顺天府。

  最主要的自然是城墙以内的京师地区,清代时期南城、北城分开治理,又各自分成五个区,分别有五个巡城御史管辖,另外还有步军统领衙门。

  反正挺乱的。

  民国后干脆直接就改成了京都市政公所+京师警察厅进行管理。

  大家互相认识,落座后,黎元洪说:“昨天与朱总长聊天,提到两年前就要开展的电车业务。当时已与法国的实业银行签订借款合同,要在京城修建有轨电车,但没想到欧洲人自己打了起来,此事只能搁置。”

  历史上北京有轨电车从1913年一直拖到1921年才立项成立电车公司,三年后开通了第一条线路。

  朱启钤说:“上海、天津都有电车,京城却没有,着实不合时宜。去年上海实业家虞洽卿曾想组建北京华商电车公司,没有成功。我研究后,认为个人实力根本不足以承担如此重大的工程,所以想以政府出面,出一半钱,然后民间筹集一半钱的方式推行。”

  李谕说:“朱市长的方案很可行。”

  朱启钤继续说:“启动资金需要400万元,民间筹资200万。如今整个北方只有盐业银行一家私营银行,需要借助盐业银行发行股票。”

  李谕说:“电车是块超级肥肉,资金募集应该不困难,趁此机会成立完全脱离洋人运营的电车公司是个好时机,我赞成。”

  朱启钤又强调说:“另外,股票发行时,一定提前告知于我。”

  “好……吧。”

  李谕有些不情愿。

  这属于典型的顶级内幕消息,一定会有大商人、企业家、官员提前准备资金抢购,普通的商户或者居民基本没机会。

  当年,这些股票按照规定要在半个月内公开售卖。但售卖当天就突然暂停,因为已经被那些有钱有势之人通过各种渠道提前买完。

  经过几次交易,又大部分落在了盐业银行与金城银行手中,两家银行成了电车公司大股东。

  京师总商会对此非常气愤,因为按照公司规定,电车公司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北京市民的意见,并且北京市民应当持有一半股份,但实际几乎为零。

  他们抗争了几次,没有什么效果。

  李谕很难改变贪腐问题,只能听之任之,把电车公司先早点开起来再说。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