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八十六章 虚幻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梁漱溟说:“追求就是欲望,有欲望就有痛苦,因为不可能求而必得。先生是科学巨子,是否知道了所有物理学之真谛?”

  李谕说:“还没有。”

  也不是瞎说,自己穿越前,人类还没能统一四大作用力。

  梁漱溟立即说:“先生一定想追求真谛。所以人从来到人间,一开始便有种种缺乏,需要面对一连串待解决的问题。而所谓问题的解决,除掉引入一个更高更难的问题外别无他意,最后将到达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止。”

  李谕一听,貌似有点道理,“先生聊的不是佛法,是哲学吧?”

  可能梁漱溟自己都没感觉到,接着说:“不管什么人,从事任何行业,总归有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就算全知全能,也无法解决生死问题。”

  苏慧廉听着很有趣,“要如何解?”

  “好问题!”梁漱溟说,“从根本上讲,人的一切问题都出自生命本身而不是外面,但人们却总向外面求解决,实在是最常见最根本的错误!放眼望去,有谁明见到此?”

  苏慧廉问道:“先生的意思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佛家?”

  “是的,”梁漱溟肯定道,“其余诸子百家、古今中外一切圣哲,虽尽心解救生民苦难,所走的路子却全没有脱出这一根本错误,都不足取。”

  苏慧廉边记笔记边频频点头:“能不能请先生到我的书房继续探讨?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向您求解。”

  梁漱溟没有拒绝:“可以。”

  两人临走时,李谕说:“梁先生,其实你可以多关注关注哲学,关乎当下人生的哲学。”

  “人生太虚妄。”梁漱溟说。

  李谕说:“佛法和人生到底哪个虚妄,我觉得同样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我自然分得清,”梁漱溟说,“先生,暂且别过。”

  李谕抱拳道:“告辞。”

  好在梁漱溟自己明年就会回过味儿来,没有像李叔同一样剃度出家。

  ——

  几天后,洛克菲勒基金会派出的考察队抵达了中国,北洋政府立马派严复去迎接。

  李谕自然也到了场。

  严复提前向李谕了解了一些西医的情况,只是没什么信心:“现在全国最少有五六百个洋医生,但这么多年过去,没见什么起色。”

  李谕说:“那些都是传教士医生。说到底传教士信奉的还是神学,而非医学。他们没有足够的医学设备以及书籍,关键也未曾受过真正系统的医学教育,跟不上医学发展,至少我没听说哪个传教士毕业于优秀的医学院。”

  严复说:“的确如此,他们似乎治病也没治好多少人。”

  李谕说:“传教士医生只希望立竿见影,试图尽可能治疗他们能治疗得了的病患。对他们来说,结果重于标准。因为他们把医疗效果与传教挂钩,有了好结果,就能吸引更多信徒。”

  “已经用上了心理学。”严复说。

  “而且有点销售心理学的味道。”李谕笑道。

  伍连德等人曾经建议把中国的西医教育分成三个阶段:

  1900年以前算作教会医院时期,虽然有少数几个医学校陆续开办,但基本依靠的是教会医院,只兼收少数学徒传授医学知识;

  1901年至1912年是医学教育萌芽时期,这期间上海震旦大学增办了医科,德国人开办了同济医学校,“满铁”则在奉天设了“南满医学堂”;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