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六章 可乐成分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学界的发展以及自己的一些感悟和成果,然后拉拢了拉拢康奈尔大学与中国留学生的感情。

  不仅在康奈尔大学就读的胡明复、胡适、赵元任、杨杏佛等人出席,远在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姜立夫、竺可桢全都集中到康奈尔大学听李谕演讲。

  这几人中,胡明复与姜立夫是搞数学的;竺可桢搞气象学;赵元任与杨杏佛虽然此后并没有继续投身科学,但目前赵元任也在学习物理学,杨杏佛则在学习机械学。

  总之他们目前都算科学圈里。

  李谕花了半天应付完大学公事后,才与竺可桢等人来到了科学社分社租的小教室中。

  这时的美国大学学生不多,空闲教室不少。

  最热衷科学社分社事务的胡明复激动道:“院士先生今天一来,我们才切身体会到您在洋人面前多厉害!我们平时只在典礼时才会见着校长,今天他早早就来迎接您。”

  “就是!”竺可桢道,“您大大振奋了我们科学兴国的斗志。”

  “科学兴国还要仰仗更多你们这样的学生,”李谕说,“国内的《科学杂志》发行不错,稳定在几千册,随着时间推移,肯定有更多人投身科学领域。我准备把大同大学一栋办公楼作为科学社专门用地,将来各位回国,科学社会定期组织活动,将大家持续联络在一起。”

  姜立夫说:“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归国了。”

  “没必要,”李谕笑道,“你们最好在这边多学几年,能读多久就多久,不要浪费机会和经费。平时多给国内杂志社投投稿件就是,另外,写稿子的时候留意我们处于科普期,控制一下难度。”

  胡明复说:“我们还是学生,写不出院士先生那样的顶级文章。”

  李谕不挑:“不用过分追求质量,现在要的是数量,你们写出来就大胆投稿,我都会发表,顺便给你们可观的稿酬。”

  胡明复说:“平时我还会画一些科普性质画作,杂志可以发表吗?”

  “必须可以!”李谕说,“我正好想再办个《科学画报》,提升趣味性。”

  胡明复道:“那就好办了!”

  胡明复是给《科学杂志》投稿最多的留学生之一,而且他挺擅长写科普文章,十分注意向读者介绍各方面的新知识。

  《科学杂志》头三卷就发表了胡明复的47篇文章,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天文气象、教育、军事等等,由此可见其知识的渊博。

  “胡氏三杰”每一个都很牛。

  老大胡敦复,就是国内已经当了大同大学校长的那位;此前有过介绍。

  老三胡刚复,李谕几天前与他刚在芝加哥大学的密立根实验室见了面,是搞物理的。

  眼前的胡明复是老二,与老大一样都研究数学。

  胡明复很有才气,此后参与了数学名词审定工作,把美英法意日德诸文与中文译名对照,对推动国内外数学的交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惜胡明复回国后没多久就因为一次溺水意外英年早逝。

  对了,此后姜立夫与胡家还成了一家子,——胡家三兄弟的小妹胡芷华嫁给了姜立夫。

  胡适虽然学的是哲学而非科学,也没有加入科学社,但同样来凑了热闹。

  胡适说:“可惜我学了一年多农学,终究不是本人所长,转入哲学系,不然也能多写几篇文章投给科学社。”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