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3章 大佬抵达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43章大佬抵达

  厦门岛在民初时开发得并不多,城区面积仅三四平方公里,差不多只有两个鼓浪屿那么大。

  李谕登上厦门岛后,很快找到了陈嘉庚。

  他刚刚组建了集美教育系统的第一所学校——集美小学。

  为了尽快开学,陈嘉庚先使用了当地的祠堂和旧房舍,入学的学生有130多名。

  站在校舍外,陈嘉庚对李谕说:“教科书我采用了商务印书馆参考你的讲义编写的新教科书,我太喜欢这些用上标点符号的书了,学生越早接触越容易接受。”

  “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李谕说,然后好奇地问道,“陈先生要办的莫非是男小?怎么不见女学生?”

  “我也想招女学生啊,”陈嘉庚无奈道,“但大家脑子里还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老想法,根本不愿意让女娃出来念书。”

  李谕说:“那你告诉他们,旁边的小岛上已经有了女校。”

  “说了也没用,”陈嘉庚道,“就算女娃娃的父母亲同意,爷爷辈也不见得同意;爷爷辈同意了,定了娃娃亲的男方家又不见得愿意。”

  “牵扯这么多?”李谕道。

  陈嘉庚说:“可能是男方家害怕女娃受了教育,不好管教。”

  吕碧城最听不惯这种说法:“这不就是摆明了通过不让女孩受教育而束缚她们嘛!”

  “可不是!”陈嘉庚的妻子王碧莲说,“所以这些人其实明白一点点道理。”

  “可惜明白的不多,只有一点。”李谕叹道。

  陈嘉庚说:“一时半会女校根本建不起来,我只能让夫人去挨家挨户再行劝说,等愿意送女娃娃上学的多了,再建个女校。”

  李谕说:“小学分男女校,而且是偏义务性质的学校,投资就成了双份。”

  “小学花不了几个钱,几所都不在话下,”陈嘉庚说,“我担心的是大学,我在上海考察过,疏才兄弟建一所大学,几年时间就投入上百万。”

  李谕说:“确实是这样。”

  “到时候再看吧,”陈嘉庚选择暂时搁置这些问题,“中学建起来还要花上几年时间,到时说不定能从南洋筹到款。”

  李谕说:“有需要的话,陈先生随时联系我。”

  “钱不是问题,”陈嘉庚满怀信心说,“但届时请你在师资方面帮帮忙还是有可能的。”

  李谕立马同意道:“尽管开口。”

  其实历史上陈嘉庚建设厦门大学时,在南洋的筹款并不顺利,一位华侨富商甚至直言道:“我宁愿死后被英国当局征收4000万遗产税,也不愿意花一分钱。”

  陈嘉庚又带着李谕看了看他新建的罐头厂,李谕虽然不看好罐头产业,不过陈嘉庚在食品行业沉浸过多年,最少不会赔钱。

  临走时,李谕捐赠给陈嘉庚了一台无线电报机,方便他获得最新信息,然后才返回上海。

  吕碧城在船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