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三十四章 新旧之争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关的技术研发中。”

  “疏才考虑得竟然这么多,”梁启超又指着前面说,“从西直门到清华园,来回有40里地,汽油费大概多少钱?”

  李谕说:“这辆车百公里油耗在15升左右,按照目前的价格,来回一趟差不多需要一个大洋。”

  梁启超倒吸一口凉气:“这么一个来回,一个大洋就没了?!”

  李谕说:“要是以后油价贵了,一个来回可能得两个大洋。”

  梁启超啧啧道:“原本我想买辆小汽车,经疏才这么一说,我看还是算了!”

  李谕轻松说:“你早晚都会买,汽车是大势所趋。”

  “想想我们曾经还是天朝上国,应该物产丰饶才对,为何会没有油?”梁启超叹道,然后说,“不对,我记得听张謇说过,陕西有个油矿。”

  李谕说:“陕西的延长油矿产油太少,而且没有自主生产能力,只能求助美国的美孚公司代为开采。”

  梁启超听了大摇其头:“宁可不采,也不能让洋人插手。”

  延长油矿在民国时期一直是稀稀拉拉的产油状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总体上看,国内的油还是要全部仰仗进口。

  李谕说:“没油的国家多了去,但没油不代表没有办法,这件事尚且不值得忧虑。”

  梁启超说:“疏才是科学旷世奇才,看你的科普文章,还介绍物质能够转变来转变去,有你在,说不定能把水变成油。”

  李谕笑道:“我要有那本事,就成神仙了。”

  李谕提前给唐国安校长和周诒春教务长发了电报,他们知道梁启超来,必然要迎接一下。

  唐国安见到国学大师梁启超很高兴:“听说北京大学想与章太炎先生接洽,我们清华学校如果有任公坐镇,也不输他们嘛!”

  ——两边已经开始较劲了。

  李谕说:“我在学校里任教一段时间后,发现国学方面的确弱。不管怎么说,单纯学科学是不全面的,还要培养足够的人文精神。”

  李谕又搬出此前引用过的薄世宁那句名言:“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滥情的;没有人文的科学,是傲慢的。”

  梁启超听了鼓掌道:“说得太好了!疏才精通科学,竟然不忘国学,令我对你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其实章太炎对李谕有那么强的好感,也是这个原因。

  目前国人太自卑,对洋人擅长的科学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对自己的文化则太缺少自信。

  ——旁边的日本也差不多,他们做得甚至更绝,几乎要全盘西化。

  唐国安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学校的初衷是为了留美,的确在国学上有所松懈。好在现在任公来了。”

  梁启超说:“有我还不够。清华学生除研究西学外,当研究国学。盖国学为立国之本,建功之业,尤非国学不为功。”

  唐国安说:“我们会认真吸纳先生建议。”

  周诒春问道:“任公今天的演讲题目是什么?”

  梁启超说:“对于莘莘学子,我认为应先做人,后做学问,再做事。而做人要做个君子,所以演讲题目就是《君子》。”

  历史上这场演讲是1914年做的,不过李谕让许多学校的进度都提前了,这时候让梁启超来讲,没有任何问题。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