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22章 两院一堂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2章两院一堂

  严复的短暂任期里,对北大第一次进行了机构上的精简,裁撤掉了大量前清官僚式职务,比如提调之类。

  然后他又把不少科目进行合并,尤其是把传统的经学合并到文科中,统称国学科。

  在后人看来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项操作能够看作脱离封建时代学院体制、迈向现代大学的第一步。

  毕竟封建王朝时期,经学的地位绝对位于第一等。

  即便严复以及此后的两三任北大校长比不上蔡元培对北大的贡献那么大,他们也都未曾拖北大后腿,——没有带来跳跃式发展,至少也是稳步前进。

  经过严复的改革,整体上看目前的北大还是全国科目最多的大学,文、法、商、农、理、工一应俱全。

  他的目标是让北大成为全国大学之祖庭,持全国教育牛耳。

  但实话说,现在的北大撑不起这么多科目,维持各科运转所需的经费也很高。

  单单各科外国教师的薪水就是一个大头,按照合同,就算学校停课、学生运动,这些人的薪水也必须照常、及时发放。

  辛亥革命停的大半年课,外国教师的薪水可一分没少。

  李谕说:“我在校园里看了一圈,学生似乎没有以前多。”

  严复说:“改朝换代,国体巨变,少说有一半学生不再来上课。”

  前清的遗老遗少们自然不会再来改名后的京师大学堂念书,李谕早已猜到:“该来的总会来,不该来的没必要强求。”

  “正好给招生留下了很大空间,”严复同样轻松道,“另外,现在清华学堂没开学,你在我这儿多少代一段时间课,这个面子必须给!”

  李谕笑道:“不敢不给。”

  清华学堂早年间其实由于管理过于严格,而且地方偏远,所以一直不怎么知名。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校恢复开学比较晚,因为美国使馆方面要等局势稳定,北洋政府把庚子赔款补上,他们才有钱给清华学校拨款。

  不过北洋政府现在同样没多少余粮,需要靠借款度日。

  严复又说:“理科教务长与几名教授与你是老相识,他们知道你来,一定很高兴。”

  李谕说:“我正好也想去理学院看看。”

  严复说:“需要老朽陪同吗?”

  “不用了,”李谕站起身,“这所学校我熟得很。”

  李谕走出校长办公室,刚走到理科楼前,就看到一个贵族学生坐着人力车停下,人力车似乎还是经过改造的私家专用车。

  车上挂了六盏电灯,还有两个铃,一路“铛铛铛”响着。

  车上的学生抹了很重的发蜡,油光锃亮,他从车上缓步走下来,对人力车夫说:“好生在这儿等着。”

  一看就是官二代学生,民初的几年,北大这样的学生一直存在。

  李谕随即也上了台阶,不过理科楼的教授们不知为何并不在。

  李谕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