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2章 秋瑾刀斩鲁迅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位代表人物马君武、胡汉民以及秋瑾都到了。

  一年多不见,秋瑾已经堪称脱胎换骨,她意气风发道:“走!我们都走!”

  马君武拦住他们:“不行,这件事在会馆中还没有定论。”

  梁启超作为大佬主持大局说:“君武说得对,凡事要商量!留学是大事,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正好科学巨子李谕到了,你们还是好好再商议此事。”

  秋瑾看到李谕,感觉应该卖他个面子,于是说:“好,我就随你们再去会馆争辩一二。”

  路上,李谕向梁启超要来了一些材料,看过后不禁苦笑:“这都是误会吧。”

  梁启超问道:“误会?什么误会?”

  李谕指着报纸说:“一切的反对意见,都是来自报纸上这篇题为《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的日本政府规定,但日文的‘取缔’与中文的‘取缔’并不是一个意思。”

  任何一个上过日语课的人肯定都听过这个说法:中国人学日语,看似全是汉字、很容易学,但稍有不注意就容易误翻,弄成大型事故现场。

  此时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事件就是个超级典型。

  日本发布这个文件,是受到了清国驻日公使的压力。

  众所周知,日本是革命派大本营。

  日本与美国有类似的想法,都希望把中国的留学生招过来,让这些未来中国精英亲日或者亲美,将来对他们将大大有利。

  这属于持续上百年的阳谋,到李谕穿越前也不罕见。

  不过效果其实并没有日美方面理想中那么好。

  反正留日的这些人后来大都是坚定抗日的。

  留日之所以现在非常盛行,是因为有一个大优势:便宜。

  留日一年的学费大概是35日元到60日元,一年最高超不过十五六两银子。

  但留欧或者留美那就很可怕了,清廷给官派欧美留学生发放的津贴标准,是每年1200两白银,其中学费每月20两,其他为住宿和差旅。

  一年十七八两和一个月20两,再加上吃穿住行方面的费用差距,日本留学的性价比简直不要太高。

  所以即便考不上官派留学,清朝的一些中产家庭也可以负担留日的费用。

  但要想自费留学欧美,真心非富即贵才行,一年1200两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然,由此也衍生出此后“欧美同学会”看不上“日本同学会”。

  留日学生多,问题就出现了,截至目前,至少有一两万在日本的留学生。要只是学学习还好,但这些人几乎都有革命情绪,对于清廷来说就很麻烦,于是乎清廷要求日本好好管管留学生。

  日本目前的政策是联合清政府,自然同意,于是出台了一项规定,原名是《关于准许清国学生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但日本报纸在报道这个规定的时候,简化了新闻标题,改成了《清国留学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