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九章 迟来的报道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射性原理的,是居里夫妇,而且居里夫人在其中做的工作最多。”

  西方此时对女性的歧视真的很重,西方人也认为女性只能作为附属品存在。

  贝克勒尔甚至说出了这么一句歧视女性的话语:“居里夫人的贡献是充当了皮埃尔·居里先生的好助手。这有理由让我们相信,上帝创造出女人来,是配合男人最好的助手。”

  但明白人都知道,如果当时玛丽·居里没有发现钋和镭元素,并提取出镭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镭,这次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会有贝克勒尔?

  绝对不会!

  单单只发现物质的发射性根本不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条件。

  就是因为居里夫人的贡献,放射性理论和概念才正式确立,才有了这次诺贝尔奖的结果。

  可以说贝克勒尔是沾了居里夫人的光,而他还振振有词地说出这么一番话。

  后世所有人都知道居里夫人,但有几个还记得贝克勒尔?

  可这就是当下的形势,甚至因为玛丽·居里的获奖,还导致了巨大争议。

  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非常尊重,他后来说过一句名言:“在所有的世界名人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他之所以这么说,其实是因为玛丽·居里从未被盛名宠爱过罢了。

  一个世纪以来,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奖的女人很少,下一个还是30多年后居里夫人的女儿。

  如果不算居里夫人家族,再下一个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奖的女人要到1947年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格蒂·特蕾莎·科里。

  史量才并不懂什么放射性,但从李谕的表述中能听明白1903年第三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似乎最关键的人物就是一个女人。

  “还真是个不得了的大新闻!”史量才说。

  李谕说:“希望你能够在《申报》上,公正地报道此事。”

  史量才拍胸脯道:“先生放心,我肯定明白什么才是一个合格的报人。”

  今年的诺奖确实挺有趣。

  隐隐中暗示了不少女权的崛起。

  不仅重量级的物理奖有一个女人,文学奖则颁发给了挪威人比昂松。

  此人在后世同样没啥名气,毕竟诺贝尔文学奖一般是严肃文学或者诗歌,受众的确挺小。

  别说他了,放眼一百多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如果看看榜单,你会发现知道的没几个……

  甚至比昂松即便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单就文学方面,还没有写了星战系列的李谕知名度高……

  额,这都是市场因素了,当然不是贬低比昂松。

  他今年获奖的是个很有争议的剧本,叫做《挑战的手套》,不需要知道内容,只需知道大体梗概:是关于该剧女主人公听说未婚夫并不像她一样贞洁时,将手套朝他掷去,表达不满。

  反正在欧洲关于他获奖争议也很大,并且触发了一场持续好几年的关于性道德的激烈辩论。

  因为剧中未婚夫要求女主人公是完璧之身,然后女主人公以及作者比昂松本人在其中发出疑问:如此要求女人,是否也应该同样要求男人在婚前没有过云雨行为?

  有这种观点的作品在1903年这么早的时间推出来,还是在欧洲,真心有点炸裂。

  所以第三届的诺贝尔奖还是很有看点的,起码新闻媒体会很喜欢这些冲突点。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