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3章 外企来袭_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门子先生哪样为自己的产品命名!”

  格里希能舍弃在德国悠闲富足的退休生活,来到如今还非常落后的中国,拿着微薄的薪酬在武柴兢兢业业工作两年,他为的肯定不是金钱,所以李未没有和他谈薪酬,而是拿出了更有吸引力的东西。

  对一名工程师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比用自己的名字给产品命名更让人心动的了,尤其是德国还拥有保时捷、西门子、奥迪、梅赛德斯奔驰、戴姆勒这些用人名命名的知名品牌,格里希顿时为之怦然心动。

  他马上提出先去李未的农机厂考察一番,当他来到河阳后,看到时风农机厂虽然要比武柴小得多,但工人们充满活力、各种生产设备不仅先进还保养地非常好,工厂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这里似乎可以做一些事情,于是格里希便答应下来,取代李未成了时风农机厂的厂长,一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在埃及开罗飞机发动机厂担任过厂长,并不缺乏第三世界的工作经验,再加上在武柴的两年时间里,熟悉了当下中国的工作方式,所以上手很快。

  邹春生等厂里原来的骨干也很尊重他,这可是接受过政务院副总接见的名人,报纸上都快把他说成新时期的白求恩了,而且通过短暂的接触,他们发现格里希在技术方面也比他们强很多,这下就彻底服气了。

  对于他提出的各种改革措施都全盘接受,时风农机厂跟他们之前工作的单位可不一样,这里不讲什么大锅饭,谁干的好就拿得多,格里希现在只是把这些规则细化了而已。

  而且时风农机厂的工资比他们原来单位都高,在格里希来之前他们就体会到这种规则的好处,凭着自己的努力就能拿到过去几倍的工资,谁会舍得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再说了,他们也没其他地方可去啊!

  “李,有个很不好的消息,虽然我感到很难为情,但是还是得说,武柴送过来的这一批发动机全部都不合格,我不能接收;另外,我们或许要重新挑选一家供货商了。”格里希脸上满是遗憾,简单地和林毅夫打了个招呼,就说起了正事。

  “不是一台,不是两台,也不是三台四台,整个批次八十多台柴油机,竟然没有一台是合格的!我简直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在半年时间里,将一家好好的工厂变成这个样子!”格里希愤怒急了,这意味着他过去两年在武柴耗费的心血和努力全部付出东流。

  “我打电话和他们沟通,他们竟然没有一点儿愧疚的意思,只是含湖地说或许是发错货了,需要等待他们核实。”比产品质量更让格里希伤心的是武柴的态度,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他们竟然完全没当回事。

  “改革总是很困难的,那就按照你说的去办,把这批产品全部退货,另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