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2章 洋厂长_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更是难上难。”

  “现在的学费好像不太贵吧?”林毅夫插话道。

  “现在我们这儿小学学杂费一学期大概六七块钱,不算很重,但是有其它负担,教材费十来块,买作业本、笔、橡皮这些东西,一学期又得十来块.....”李未在一旁解释。

  “除了这些,学校老师的工资也有一部分是学生承担的,叫民办教师统筹费,均摊到每个学生头上也有好几块钱,有的村子出不起这笔钱,老师活不下去,就只能去外面打工,学校就这么荒废了!”

  以前村办小学老师的工资是公社出的,基本每个村子都有学校,包产到户之后,这笔开支没了来源,一时间村办小学大量消失。

  “今年晓红学校要修房子,钱也是全村平摊的,我们家交了八块五。”裴友根抽了一口旱烟,“说实话这笔钱我交的心甘情愿,毕竟是给自家娃娃用的么,但是有些摊派我就不情愿了,可还是得交啊!”

  “现在农村流行一句话,叫‘一税轻,二税重,三税是个无底洞’,说的就是这种事,一税指的是农业税,数目不多,二税是指三提五统,比农业税重,但毕竟有个数目,而摊派的话,全看当地干部的心情!”李未帮忙解释。

  “有些钱确实该花,比如水渠坏了得买水泥、租机械修,再比如修村里的路,这些老百姓大多不会反对......还有一些的确是好事,但是不是该农民承担就不好说了,比如我现在承包的化工厂,就是全县人民摊派盖起来的......”

  《人民的名义》里,李达康在金山县修路,让全县老百姓每人摊派五块钱,修路肯定是好事儿,但就是有人拿不出这笔钱,最后还逼出了人命,要不是易学习和王大路帮他遮挡,李达康就完了。

  “还有一部分,纯属某些干部为自己谋私利,有时候摊派的理由听起来简直荒谬可笑,友根,你把你们村去年年底摊派的事情给林老师说下!”李未投过去鼓励的眼神。

  裴友根起身走到门口张望了下,没看到有人路过,这才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去年快过年的时候,他们村的干部借口其它村子都请了戏班子、电影队,咱们也要热闹下,于是强行问每户人家收钱。

  到最后,清戏班子、电影队的花销跟收取摊派的总额明显对不上,村里也没给个解释,不过等过年的时候,几个干部家里都添置了新物件。

  这种情况甚至一直延续到了日后,许多干部做事的手段越来越粗糙,李未在后世读博期间回家探亲的时候,就听亲戚说,他们村的干部借口最近天旱不雨,问每户人家收了五十块,说要去向龙王老爷求雨。

  李未当时听了瞠目结舌,甚至都怀疑是不是耳朵出问题听错了,还好这家伙最后被村民举报进去了,要不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