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58章【新港通落地,外资买买买】_我的金融科技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证50指数开盘一路走强,海外资本通过新港通渠道进入新交所市场,在众多海外投资机构里面,全球十大财富主权基金里面有两大在今天“新港通”首次开通后便参与了新交所市场进行策略配置。

  这两大投资机构分别是挪威全球养老基金和纱特公共投资基金。

  作为全球最大主权基金,挪威的GpFG以其对全球股票、债券、房地产及大宗商品的广泛投资而闻名。作为纱特经济转型的驱动力,pIF大力投资于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新交所市场目前的众多上市公司可以说是与土豪的这一机构高度契合了。

  随着新交所市场的持续走强,隔壁沪深两市也被带了起来,外资也在持续流入。

  隔壁虽然垃圾股多,但优质核心资产还是有的,而且步入下半年来,外资也在不断流入增持蓝筹白马股。

  到了上午11点左右,数据显示今天的北上资金净流入规模已经达到了331亿,创了历史新纪录。

  其中,新股通净流入超过了226亿,占比接近七成。

  从数据来看,外资显然是更加偏好新交所市场的股票,尽管这个市场的市盈率已经是A股三大交易市场最高的,也被无数砖家痛斥泡沫、危险。

  但外资流入的外资显然不受这样的论调影响,人家有自己的投资逻辑。

  新交所市场虽然正式放开了外资准入渠道,不过对于外资持有新交所市场上市公司股票比例仍然做出了一些限制,主要包括了三点。

  其一,单个境外投资者对单个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总股本比例的5%;

  其二,所有境外投资者对单个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总和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总股本比例的25%;

  其三,外资持有新交所市场公司股份比例总和达到该公司总股本比例的21%为警戒线,达到23%的比例为暂停买入线,达到25%的比例为强制减持线。

  这三点限制措施,使得海外资本投资新交所市场便只能成为财务投资人角色,而不会威胁到这些企业的控制权。

  以土豪的pIF投资基金为例,假设该机构非常看好一家新交所上市公司,同时该机构也非常有钱,于是各种买买买,但最多只能买到5%,到了这个数就买不进去了,新交所的交易系统平台这一关就过不了。

  土豪若是还想买,那就只能买另一只股票,同样上限也只有5%的比例。

  不过理论上还是有办法增持超过5%的比例,那就是整个马甲机构,又可以买5%,理论上可以用至少四个或者N个马甲买到25%的顶格上限。

  这不仅仅是理论上可以成立,实际操作层面也可以成立,毕竟新交所市场很难穿透海外资本机构的底层结构,不过方鸿也压根不在意,新交所市场也不在意,即便买到顶也是25%也并不会威胁到公司的控制权。

  实际情况基本不可能出现单一外资机构持有25%的比例,用马甲也不行,因为面向的是全球资本,别人也会介入。而新交所市场不管介入的外资机构是不是的马甲,只认你这个机构持股比例不超过5%,只认所有外资机构持股总和不超过25%。

  随着A股市场收盘,三大交易市场今日全线红盘收尾,新证50指数一根放量长阳线直接反包了前面的五连阴下跌,并且突破了近期高点,收盘大涨+3.08%,报3962.82点,重回3900点大关,新交所市场今天也放量7202亿之巨,较之前一个交易日增加了近2000亿的交易额。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