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5章 准备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供一年,按高澄的原话是,都已经通过了县试、府试,自然是有能力的,在考试周期以后,有三年的准备时间,完全可以在此期间边工边读,高家的米很多,但没有一粒是多余的。

  无视旁人的讥讽,王阿井填报了姓名,便回家等待三天之后的选拔。

  与此同时,高澄也在计划他受封齐王以后的第一次出巡。

  崔季舒曾与友人说,国库若是急需用度,可以与齐王去借作为俘虏赎金的五万匹绢布,这句话并非戏言。

  当高澄宣布自己巡视三河地区、关陇的计划后,户部尚书崔季舒立即递上一张借据交给自己的上司,尚书令高隆之,请他代为入宫,让天子签字,毕竟崔季舒可没有侍中一职,不能自由出入宫中。

  至于远善见用将来自己禅位后的封地税赋为抵押,向高澄借布,作为高澄出巡的用度这件事,其实压根没引起什么争论。

  也许是高欢死后,齐王一系列肆无忌惮的操作让一众心向元氏的大臣彻底麻了,就连元善见都已经不再挣扎,高隆之让签,他就签,反正是分期五十年支付,每年从未来封地赋税中拿出一千匹绢布归还齐王。

  欠下一笔糊涂账,元善见也不在意,毕竟若是真有机会偿清五万匹布,总好过一禅位,就被人灌下毒酒。

  其实高澄这种做法,也是向外界发送这样的讯号,告知世人,他绝对不会在谋其国后,还要夺人性命,小高王一直是个讲究人。

  这一次出巡,绝非高澄静极思动,在中央全盘接收了军政权力以后,也是时候出巡地方,以元魏实际掌控者的身份,与世人宣扬威仪,也同时视察迁民生活。

  此番巡视,高澄并未将十二万京畿军尽数带上,他只带了其中8万胡兵,而将自己的嫡系与可朱浑元所部留在了洛阳。

  高澄命窦泰为洛阳留守,都督慕容绍宗、侯渊、刘丰、可朱浑元等自己的心腹,护卫京师。

  自己则领彭乐、薛孤延等原晋阳将领通行。

  在政事方面,由于尚书令高隆之受命打造战船,便将量产兵械的事交由兵部尚书封子绘主持,高隆之自己则早早离了洛阳,外出挑选合适木料去了。

  由于少了这位实际上的高氏第一文臣,朝中政事便都交由尚书左仆射孙腾、右仆射杨愔以及中书令司马子如三人共同商议。

  而齐王府一干家眷,也只有元仲华因孕,被送回了清河王府照料,其余就连早已经搬出王府的高洋也被高澄带上。

  这趟巡视三河地区与关陇,注定时间不会短,高澄可不敢将高洋独自留在洛阳。

  就连窦泰这位留守的安排,都值得说道,作为留守的窦泰毫无疑问是高澄离开后,四万京畿军的最高指挥官,但高澄却把原属于晋阳大军的胡兵全带走,只剩了自己嫡系交由窦泰统率,哪怕这位姨父有了反心,也调不动部队。

  而高澄带着8万胡兵巡视地方,也是他与六镇鲜卑等各族将士拉近距离的举动,当然,亲信都一千侍卫依旧是要随行的。

  下一章在晚上十二点左右,凌晨三点应该还会有一章3000字,如果三点没发,就是早上八点。

  这个月任务肯定完不成,大家别忘了12号去群里抢红包。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